从破解异地执行难的“西法展翼行动”,到传递司法温情的“西法有约”,到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西法护未”,再到培育人才的“西法墩苗计划”……在肥西县人民法院,一系列以“西法”命名的特色品牌如同紧密协作的有机整体,高效运转,共同书写着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助企”赋能 “多元”解纷,法治护航产业升级。肥西法院专业法官团走进企业,定期开展“西法助企”活动,将司法服务端口前移。今年以来,院长带队定制开展4场“西法助企”课程,精准对接县域“5+X”重点产业企业法律需求,现场解答法律问题60余项。当纠纷萌芽,“西法多元解纷”体系迅速激活全域调解力量。定期发布《西法多元解纷工作专报》,动态监测关键指标,深度解读并推广各调解组织的创新“金点子”和示范案例,推动数据赋能基层精细化治理。
“展翼”千里 “点面”合围,双剑合璧攻坚执行。面对异地执行“人难找、财难查、场难控”的难题,肥西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模式,在年关、年中常态化开展“展翼”专项异地执行行动。通过“统一调度、集中出击、院领导带队、分组作战”模式,四期行动累计执行到位总金额2568.69万元,查封机械设备28台、房产11套。同时,坚持深耕执行战场,持续优化“点面结合 攻坚突围”模式。通过“凌晨出击”“周末猎赖”“暑天亮剑”等方式,以基层法庭为区域执行驻点,编织起覆盖全域、辐射周边的执行联动网。2025年已开展集中行动12场,拘传被执行人140人,执行到位金额2629.62万元。
“有约”解忧 “驿站”暖心,方寸之间传递司法温度。每周五下午,是肥西法院与群众的“暖心之约”。聚焦案件审理及执行中当事人联系法官难、咨询进展难等痛点,肥西法院设立“西法有约”法官固定接待日制度。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十六期,接待160余人次,就地化解纠纷34件,真正让诉求“有处可寻、有人可答、有果可期”。法院门口设立24小时开放的“西法驿站”,遮风避雨的雨棚、休憩小坐的座椅、生机勃勃的绿植,将诉讼奔波的压力化作片刻安宁。方寸之间,与“西法有约”相互呼应,共同传递着司法为民的细腻温度。
“墩苗”育才 “护未”筑梦,青春力量在沃土中拔节。2024年3月破土而出的“西法墩苗计划”,为新入额法官、新录用公务员量身定制成长阶梯。遵循“业务相近、青蓝结对”原则,选配德才兼备的导师,开启为期一年的“一对一”精准培养。计划实施以来,7名新任法官、13名新任公务员在20位导师引领下茁壮成长。此外,14名跨部门干警组成审理、关爱、保障三支团队,“西法护未团”应运而生。护未团聚焦留守儿童等群体,暑期精心策划西法夏令营,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游戏、安全课堂等沉浸式体验播撒法治种子。截至目前,已开展夏令营活动6场,审执涉未案件117件,帮助2名涉案残障儿童解决入学难问题。
“立项”明责 “之家”凝心,机制保障与人文关怀并重。院内大屏上,“红黄绿灯”预警管理台账实时滚动,66项重点任务进度一目了然。2025年初,肥西法院启动“西法立项节点”机制,制定印发《年度重点任务项目清单》,专人跟踪销号管理,确保每一项举措跑出“加速度”、结出“实干果”。截至目前,已按期完成及有序推进54项。精心打造“职工书屋”,为干警提供静心阅读、钻研业务、自我提升的“充电站”。推出“暑期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干警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
肥西法院将持续深耕“西法”品牌沃土,将司法效能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在精准服务与柔性关怀中,持续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答卷。(郑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