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长江西路沿线焕然一新,往日杂乱停放的共享单车如今整齐划一。这一变化源于合肥市蜀山区开展的“党群齐心 周周行动”活动,通过多方联动、创新举措,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8月16日一早,长江西路沿线已是一派火热场景——区妇联“巾帼志愿者”引导市民规范停车、区发改委“大力士”清运破损单车、安徽省地震局职工协助整理停放区……这支由区直机关、街道社区和16家省市区文明单位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分工协作,让城市“毛细血管”更加畅通。
多方联动解难题
作为蜀山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江西路沿线商业中心林立,三里庵、青阳路、西七里塘等地铁站日均客流量很大。巨大的出行需求带来了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的无序停放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更给行人通行带来诸多不便。
早上8点半,在合作化路北段与青阳路段,区委组织部的党员志愿者们正弯腰搬车,将一辆辆“躺倒”的共享单车扶正、归位;五里墩街道青阳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则手持引导牌,耐心劝导骑行者规范停车。
志愿者李明正弯腰整理共享单车,汗水浸湿了红马甲。"大姐,车头朝外更安全。"他一边指导市民停车,一边帮忙挪车。这样的场景在各点位随处可见,五里墩街道实行“党员包保制”,80余名党员志愿者分片负责,确保整治无死角。
“以前这里简直是个‘单车迷宫’,早上赶地铁得侧着身子走,现在清爽多了!”市民张先生一边说着,一边主动将自己的电动车停进停车框内。
文明共治显成效
整治行动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在井岗镇,志愿者们创新采用“包保到人”,确保整治不留死角;琥珀街道则发动辖区中小学生担任“文明停车观察员”,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
针对西七里塘地铁口人流量大,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西园街道工作人员采取“定点+流动”方式,对占道车辆进行规整,联系运营企业及时清运淤积车辆,并在地面增划停车标识。经过集中整治,原本杂乱的车流变得井然有序,行人通行更加顺畅。
在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既重“治”更重“引”。三里庵街道志愿者积极向市民宣传文明停车的重要性,发放规范停车倡议书,并现场示范正确停放方式。许多市民主动配合,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区域。
“看到大家把车子摆得整整齐齐,我们骑车的人也不好意思乱停了。”一位路过的市民说道。这种寓教于行的宣传方式,让文明理念悄然深入人心。
此次行动还汇聚了安徽省地震局、信联物业、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等16家省、市、区级文明单位的力量。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方联动形成了“党员带头、单位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长效护航向未来
整齐停放的共享单车在晨光中泛着金属光泽,曾经拥堵的人行道如今畅通无阻。此次整治行动,不仅规范了400余辆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更在市民心中播下了文明停车的种子。
为了让整治成效常态化,蜀山区还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联合共享单车企业优化调度,另一方面发动沿街商户共同维护门前秩序。蜀山区还计划在重点区域增设停车位,让文明停车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些改变正在蜀山区遍地开花:校园周边,接送孩子的家长自觉将车辆停放整齐;老旧小区里,居民们主动清理楼道杂物;主干道上,市民养成了规范停车的好习惯。“党群齐心 周周行动”像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着城市文明的成长。
“城市治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街头巷尾的“志愿红”已成为蜀山区最温暖的底色,党员群众用双手共同描绘着文明城市的美丽画卷。
你我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党群同心的温暖力量,正让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彰显城市温度的“最美一公里”。(王洁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