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这蔓延的绿色,吃完饭以后消消食、散散步,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没有了。”8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马鞍山市“口袋公园”建设,报道了马鞍山市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近年来,马鞍山市将“口袋公园”作为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受到了该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的热烈关注,连续两年以提案方式,从规划、功能、文化、运维等多维度积极建言,推动口袋公园从“增数量”走向“提质量”。
相关提案建议,要在“口袋公园”建设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承办单位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全过程征询市民意见建议。在规划设计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把话语权决策权交给群众;在建设过程中,实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力求建设精品工程;在建成开放后,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广泛收集群众感受和评价。最近一次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市民整体满意度达98.8%。
相关提案建言,口袋公园不能是城市的“装饰品”,而应是功能的“聚合体”。承办部门遵循“公园+”、“+公园”理念,把握多功能复合型需求,在各个口袋公园有针对性地建设塑胶跑道、健身器材、游乐设备、亭廊、公厕等基础设施,通过巧妙合理的功能分区,融入多个场景而不杂乱,着力打造全龄友好、动静结合的应用场景。
避免“千园一面”是提案建议的另一重点。相关提案提出要融入本土文化,打造“一园一品”。 承办单位坚持以文塑园,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精心设计文化主题,合理设置景观小品,将李白、诗歌、千字文、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本土文化标识融入口袋公园,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一园一品”景观格局。同时坚持适地适树,一园主打一类树种,确保群众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审美体验。
截至目前,马鞍山已建成口袋公园122个,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现实。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马小白”口袋公园经验入选。“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落实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让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马鞍山市政府负责同志如是说。
(郭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