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怀宁县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村(社区)都建有休闲广场,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有的广场离居民聚居地比较远,给群众开展活动带来不便;有的广场缺凳少椅,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有的广场重建轻管,杂草丛生,堆放杂物,利用率偏低。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休闲广场“服务群众、丰富生活、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作用的发挥。
为此,建议:
一、强化广场基础设施配套与管护。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休闲广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诸如座椅、照明、垃圾桶和卫生间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些无障碍设施。对于位置偏远的广场,可修建遮阳避雨棚、便捷步道以及路灯等,提升可达性和全天候使用的便利。同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广场环境整洁、设施完好,防止随意堆放杂物和挪作他用。
二、大力拓展广场综合功能与用途。一是充分利用广场空间(特别是遮阳棚下或室内部分),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健康知识讲座、普法宣传、就业技能培训、电商知识普及等活动。二是丰富社交与便民服务功能,定期组织或引入流动服务,如义诊、小家电维修、政策咨询等,使广场成为服务村民的便捷场所。三是打造村民议事与交流平台,在广场设置“议事角”或“聊天长廊”,鼓励村民在此休闲交流、讨论村务,促进邻里和睦与乡村治理。
三、创新广场休闲活动策划与组织。村(社区)可结合本地特色、农时季节、村民需求,定期研究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探索活动类型边界。如文化类方面,可组织露天电影、戏曲演出等;科普类方面,可开展农技讲座、健康养生课堂、法律知识宣传等;生产服务方面,可举办小型农技交流会、农产品品鉴会、手工艺制作体验等。在加强组织引导的同时,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励村民自发成立兴趣小组(舞蹈队、锣鼓队、戏曲社等),在广场开展常态化活动。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广场休闲活动策划的指导和资源支持,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