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探秘 “芯片摇篮”——合肥市潜山路学校学生走进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孵化器
来源:高晓欣 2025-08-27 15:25:12 责编:仇鹤丹

“原来电脑里的芯片,是在这样的‘超洁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8月26日,来自合肥市潜山路学校二年级(1)班智慧少年先锋队的8名少先队员来到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孵化器展厅和实验室,体验“近距离触摸芯片科技”的探秘之旅,亲身感受“中国芯”的制造奥秘,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在孵化器中心的展厅,讲解员先通过视频为孩子们梳理了芯片的“一生”:从“原材料硅石”到“高纯度硅棒”,从“硅片切割”到“电路光刻”,再到“封装测试”成为最终的芯片产品。通过展柜里陈列的不同硅片、芯片封装样品,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书本上说的“纳米级电路”到底有多小。

“芯片那么小,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呢?”队长张瀚为拿着展柜里的芯片样品模型反复观察。有的队员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芯片的电路线宽只有7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实物对照+数据具象化”的讲解,让原本抽象的“集成电路”概念变得清晰易懂。


参观完展厅,孩子们来到孵化器中心的“超洁实验室”,这里是芯片光刻与测试的核心区域,也是平时难得对外开放的 “科技重地”。隔着透明观察窗,孩子们看到工程师穿着防尘服,在精密仪器前操作硅片;全自动光刻设备发出细微的嗡鸣,将电路图案“印”在硅片上;测试仪器的屏幕上,跳动着芯片的电流、电压数据,实时监测芯片性能。

“为什么实验室里的人要穿像‘太空服’一样的衣服?” 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工程师解释道:“因为芯片制造需要绝对干净的环境,哪怕一根头发丝、一粒灰尘,都可能毁掉整个芯片。这套防尘服能过滤掉99.99%的杂质,保障芯片的质量。”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举起儿童手表拍下仪器运行的画面,记录这一次难忘的经历。

“叔叔,您为什么要做芯片研发呀?”“能不能做一个‘魔法芯片让我们的玩具动起来?”“我们国家的芯片技术厉害吗?”……在“工程师面对面”环节,孩子们围坐在孵化器中心的资深工程师身边,抛出一个个问题。

工程师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给孩子们讲述“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故事”。“以前,很多高端芯片都要从国外进口,就像我们吃饭要靠别人提供一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在努力研发自己的芯片,合肥已经有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我们的5G芯片、汽车芯片,都在慢慢实现中国制造。这个小小的芯片,能让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正常工作,未来,还需要你们来设计更厉害的芯片,让中国的科技更强大。”

“我以后也要当工程师,研发属于中国造的芯片!”孩子们深受鼓舞,纷纷讲述着自己的“科技梦想”,有的想做“芯片设计师”,有的想做“芯片工程师”,还有的想造“芯片工厂”......

这场短暂的“芯片探秘之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颗“好奇种子”“梦想种子”。 或许若干年后,今天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中,会有人成为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新一代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芯”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