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法院以“速暖合”三维发力促群众“急难愁盼”到“案结事了”
来源:陈真炎 王丽娜 程洪 2025-08-27 17:51:27 责编:梅觉明

瘫痪在床的汪某通过视频调解拿到20万元赔偿款,19名被欠薪工人凭支付令获赔23万元,年逾八旬的汤某在法官调解下重获赡养保障……这一幕幕发生在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场景,生动诠释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2025年以来,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以“速”破题、以“暖”聚力、以“合”增效,审结婚姻家庭、就业、养老、住房、消费等民生重点领域案件4798件,依法保护老妇幼、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合法权益,在机制创新中彰显司法效能,在温情服务中传递司法温度,在多元共治中筑牢解纷根基,书写了新时代司法为民的鲜活答卷。

以“速”破题:机制创新构建权益保障“快车道”

“涉民生案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决不能让公平正义‘迟到’。”宣州法院将机制创新作为破解司法效率难题的关键抓手,通过流程再造、科技赋能、诉调衔接共同发力,为群众权益保障铺设“高速路”。针对民生案件“急难愁盼”特点,该院建立“四优先”机制(优先立案、送达、审理、执行),从程序源头压缩办理周期。2025年元旦后,汪某之子为父亲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送来了锦旗。该案中,承办法官启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仅用15天就促成园林公司与汪某家人达成20万元赔偿协议,让瘫痪在床的当事人及时拿到救命钱。“从立案到结案,全程有人引导,效率高得超出预期。”当事人家属的感慨,道出了机制创新带来的司法获得感。在溪口镇19名工人讨薪案中,该院适用督促程序“快审快结”,专人指导工人准备材料,仅用4天就发出支付令,让被欠薪近半年的工人拿到了23万元工资。“原要打一年半载的官司,没想到这么快就讨回了工资”年过七旬的务工者刘某动容地说。

为实现“一案结多事了”,该院创新穿透性审理模式,跳出单一案件视角,深挖关联矛盾。在朱某与吕某民间借贷纠纷中,法官发现双方存在4笔关联债务,遂采用“打包调解”方式,通过“面对面协商+背靠背劝导”,最终以装修款抵债、余款分期履行的方案,一次性化解5起纠纷,推动司法服务从“结案率”向“解纷率”转变。 智慧法院建设为效率提升注入科技动能。该院全面推广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上法庭”等线上服务,当事人扫码即可获取“要素式”文书模板,为法官办案高效、清晰梳理案情,实现“指尖诉讼、云端解纷”。2025年以来,电子送达成功率85.38%,线上调解平台调解纠纷656件,“云上法庭”开庭1365次,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让司法服务突破时空限制。 诉前分流机制持续发力。通过完善调解激励制度,该院2025年1-7月,先行调解成功率40%,即时给付案件561件,司法确认1686件,居全市前列,从源头上减少群众诉累。

宣州法院执行干警到病房为因交通事故卧床治疗的当事人送来案件执行完毕文书。

宣州法院通过云上法庭线上审理一起离婚纠纷。

以“暖”聚力:温情司法架起民生服务“连心桥”

“法庭开到村口,法官来到地头”,是群众对司法服务的生动感知。该院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最基层,诉讼服务覆盖街道社区、行政村,水阳人民法庭的“流动法庭”“车载法庭”更是成为移动的法治驿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司法温度。 2025年以来,该院开展巡回审判75次,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矛盾58起,结合案件开展“以案释法”等普法活动32场次。“有纠纷不用跑远,法官当场就能说清道理”,成为群众的共同体验。在汤某赡养纠纷中,年过八旬的老人因赠与合同引发子女矛盾,林地和田地划分让兄弟反目。承办法官联合镇村干部分三次12上门,先“拉家常”化解心结,再依法厘清权利义务,最终促成协议:林地由长子耕种,收益用于赡养,田地按人口均分。“不仅解决了财产争议,更让我们兄弟重归于好。”汤某小儿子的感慨,道出了司法温情的力量。 

在未成年人保护与家事审判中,“情理法融合”成为化解纠纷的“金钥匙”。宋某与舒某离婚后因探望权产生矛盾,承办法官十余次沟通,带舒某参观宋某为孩子布置的房间,让双方理解“孩子利益最大化”原则,最终达成每周六探望、寒暑假轮流陪伴的协议。2025年,该院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49.10%,家事案件调解成功率44.46%,用柔性方式修复社会关系。针对弱势群体,该院建立“特别保护机制”:审结涉老案件438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2份,助力农民工讨薪549起,追回工资1524.5万元。执行环节更显温度,通过“活封活扣”“分期履行”等柔性举措,为1197家企业纾困解难。某银行与养殖户贷款纠纷中,执行干警协调以出栏生猪折价抵贷,既保障债权又为养殖户留出路;申请人汪某因交通事故住院,执行干警利用周末到病房办理手续,5天促成和解,让当事人在病床上竖起了大拇指。节假日“不打烊”的“徽动执行”专项行动,彰显司法力度与温度。2025年以来,该院执结案件3532件,执行到位金额4.8亿元,让胜诉权益从“纸上”落到“实处”。

宣州法院法官到当事人家中调解一起赡养费纠纷。

宣州法院执行干警到铜陵市某乡村麦田执行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以“合”增效:多元共治筑牢矛盾化解“压舱石”

“矛盾化解不能仅靠法院单打独斗。”宣州法院积极构建“法院+”多元共治格局,联动多方力量将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在135户农户被拖欠粮食款纠纷中,该院诉讼服务中心提前介入,运用“诉前介入+府院联动+司法确认”模式,联合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联合调解,15天内化解群体性纠纷。这一实践正是该院深化“3+X”联合调解网络的缩影——以法庭、司法所、巡回审判点为中心,辐射基层实现“矛盾就地化解”。水阳镇陈某与胡某的邻里纠纷中,法庭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实地勘察,借鉴“六尺巷”典故劝导互谅互让,化解了持续三年的积怨。

跨部门联动破解“执行难”。该院与公安机关建立被执行人布控机制,与金融机构共享财产信息,让“老赖”无处遁形。被执行人巴某为逃避12万余元赔偿隐匿行踪,法院启动公安联合布控,迅速锁定其位置并拘传回法院,促成义务履行。2024年6月启用的“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不动产查控“线上通办”,已查封房产1940套,拓展了被执行人财产发现渠道。 行政争议化解领域,该院与市人社局建立联动机制,定期会商统一工伤认定、劳动纠纷执法司法尺度,创新“行政+民事”一揽子解纷模式。吕某工地受伤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提起行政诉讼,该院行政审判庭联合人社部门明确法规适用与赔偿明细,促成用人单位赔付8.5万元并撤诉。2024年以来,该模式化解工伤类案件16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家事纠纷中,水阳法庭“暖阳”调解室联动“水阳嫂子”等志愿服务队,组建“女法官+女陪审员”合议庭,发挥乡贤“五老”优势化解矛盾,共同擦亮“握手言和”调解品牌。方某与蒋某离婚纠纷中,法官邀请从事妇女工作的陪审员参与调解,从家庭责任、子女成长角度疏导,最终促成夫妻和好、当庭撤诉。2024年,该团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撤诉率58.57%,让“握手言和”成为现实。

宣州法院水阳法庭到狸桥镇长山村村委会巡回审理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宣州法院到村里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反邪教普法宣传。

从“快速解纷”到“温情司法”,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宣州区法院以“速暖合”三维实践,将司法为民理念融入每一个案件、每一次服务,让公平正义既有效率又有温度,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在司法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的为民答卷。(陈真炎 王丽娜 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