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历史,孕育了独具合肥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土特产”,如合肥龙虾、长丰草莓、肥东杭椒、巢湖中垾番茄等。
如何发展合肥乡村特色产业?让“土特产”“出圈”又“出彩”,推动合肥乡品成为富民产业。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合肥市政协找准服务中心大局切入点、发力点,以“坚持三产融合,推动合肥乡品成为富民产业”为议题开展重点协商,汇集专家、委员以及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助力把具有合肥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富民产业。
实地调研 总结成绩找差距
合肥市政协成立由主席韩冰指导、副主席张怀科牵头,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及委员为主体,民主党派和县(市)区政协参加的调研组。围绕全市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与农业经营主体、基层干部、专家学者近距离面谈,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了解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合肥市初步构建了合肥龙虾、坚果、肥西老母鸡以及肥东杭椒、肥西米线、长丰草莓、庐江茶叶、巢湖中垾番茄等梯度培育的“3+X”“合肥乡品”格局。虾稻综合种养总面积达12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以洽洽食品为龙头的坚果炒货加工企业30多家,坚果全产业链产值达85亿元;老乡鸡集团综合营收超100亿元。
调研组所到的小龙虾、杭椒、番茄、蓝莓等基地和企业,产出和效益都较传统农作物有很大优势,经营主体负责人普遍反映产品不愁销。
在台州市仙居县,调研组看到贝胜家庭农场为种植在山上的杨梅装上了智能大棚,还未到上市季节,棚内杨梅已微露红色。农场主告诉大家,温控大棚能使杨梅成熟期提前20天,一斤能卖150元,亩均产值超10万元。台州之行,调研组颇受启发。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孙功兵现场有感而发,“凡是处于价值链高端、能赚钱的‘土特产’,都是依靠科技、生态和文化。”
调研组还通过函调等形式,学习了浙江杭州、衢州乡村特色产业、湖北潜江小龙虾发展经验。全面梳理后得出,与先发地区相比,合肥乡品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优势品牌较少、短链断链并存、价值链位势不高、政策有待完善等短板和不足。
专题协商 议政建言兴产业
2025年8月19日,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议如期举行。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农业专家、民主党派代表、县(市)区政协有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绘合肥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土特产”孕育着未来可期的大产业,承载着千村万户的共富梦。会上,市政协调研组提出,要发挥“土”的优势,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擦亮“特”的品牌,实施“地标塑造”行动;延伸“产”的链条,实施“链上增值”行动;做好“潮”的文章,实施“市场引领”行动;构建“富”的机制,实施“共建共富”行动;加大“优”的服务,实施“保障强化”行动。
昔日的江淮小邑合肥,在最近二十年,一路“逆袭”,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新一线城市,靠的是始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对于合肥乡村特色产业的谋篇布局,安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刘鹏凌建议,“以增强‘大都市辨识度’为内核,着力构建‘储备培育有梯度、标杆示范有引领、质量管控有标准、传播推广有矩阵’的‘大都市’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区域公共品牌从‘区域知名’向‘全国标杆’跨越。”
长丰县是“中国草莓之都”“中国设施草莓第一县”,也是全国薄壳山核桃种植大县。长丰县政协副主席唐世军建议,健全协同机制,推行“一县一链”战略,支持各县(市)区建立差异化产业分工体系,构建“产地初加工—县域精深加工—市级品牌营销”三级协同网络,避免同质化竞争。
会场上,共有32名专家、政协委员及其他人员发言,大家围绕产业布局、补链强链、三产融合、品牌打造、共富机制、扶持政策、单个产业等,纷纷建言支招。市政协常委、民建合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吴东斌围绕“完善合肥市薄壳山核桃产业链”建言献策;市政协委员、安徽猛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围绕“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提出建议……
同心协力 创新赋能增质效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合肥万亿名城的金字招牌,将创新基因注入乡村产业,驱动“土特产”向“名优品”跃升,既是对“科里科气”城市精神的生动传承,更是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动能转换、价值倍增的关键路径。
3月28日,市政协举办2025年第2期委员讲堂,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程燚作“浙江‘土特产’迭代逻辑对合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启示”辅导报告,他建议“要用先行理念、逆向思维,创新模式、迭代技术,不断打造新产业、创造新赛道、制造新产品。”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增强创新赋能乡村特色产业。推动“文化”+“乡品”,打造“合肥有礼”国潮臻品,洽洽食品推出“合肥记忆”系列瓜子;“白云春毫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与创新,开发出果茶、茶蔬、轻乳茶、冷萃、茶咖等新产品,受到年轻消费群体欢迎。长丰县与智慧农业谷合作建设智慧草莓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组团上线“黑科技”。
“合肥文旅集团以新IP包装我市传统名品‘四大名点’,市场反馈较好。但与江苏宜兴‘两芹相悦’、福建武夷山‘茶旅盲盒’、广东茂名‘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相比,土特产较少向‘文化伴手礼’转化。”作为深耕文旅产业的政协委员,合肥文旅集团董事长尹传桂建议采取旅游带销、文化助销、场景营销、传播促销等方式,塑造合肥乡品新潮IP,培育和壮大合肥乡品品牌。
王仁和米线是“肥西米线”的代表性龙头企业,全球每天约有200万消费者在吃王仁和米线,公司构建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特色米线产业链条,产品覆盖纯米线系列、速食米线、下饭泡菜和纯粮白酒等。肥西县政协副主席夏伦云建议,“创新开展‘米线文化节’‘米线快闪美食店’‘米线溯源之旅’等特色线下活动,吸引消费者亲身体验米线制作过程,品尝特色肥西风味。”
“市政协调研组形成的调研报告质量很高,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合肥市政府副市长王连贵肯定了此次专题协商会议成效。他表示,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吸纳,把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扶持政策、推进三链融合、强化品牌建设、健全联农机制等建议和意见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之中,真正让合肥乡品成为惠及农民群众的富民产业。
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张怀科表示,政协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聚焦合肥乡品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入调研,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要跟踪落实建议办理情况,推动协商成果落实落地,办出成效,转化为推动合肥乡品成为富民产业的有效举措。
(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