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上游,月潭水库的碧波正映着两岸青山缓缓流淌。这座总库容1.57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不仅是守护下游黄山市区的防洪屏障,更藏着2518户移民的乡愁与新生。从2018年大坝封顶的攻坚时刻,到2025年《水域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休宁县政协委员用脚步丈量民生,以提案回应期盼,在水库建设的年轮里刻下了温暖的履职印记。
搬迁路上:20天的陪伴与一枚指印
“祖祖辈辈住了几百年的地方,一砖一瓦都是念想。”作为休宁县政协委员,在库区走访时,我常听到移民的念叨,这些话语道出了搬迁背后的情感重量——移民搬迁从来不是简单的“物理迁移”,而是要带着情感解开百姓心中的“千千结”。
2018年汛期将至,大坝已封顶贯通,库区内却仍有192户移民未签订协议。休宁县政协主动认领5户包保任务,政协委员们带着政策手册上门,陪老人回忆故土故事,帮年轻人对接城区企业岗位,邀请律师调解家产分割纠纷。
“死也要死在老屋里。”94岁的程奶奶固执地守在老房子里不愿离开。我们连续20天上门陪她唠家常、讲道理,最终解开了老人的心结,顺利完成了搬迁。
当最后一户移民搬离时,我拍下了那张被雨水打湿的搬迁协议——纸上的指印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印章都更有分量。这让我懂得,政协委员的“话语权”,从来都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
移民帮扶: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提案力量
2019年移民搬迁完成后,如何让大家“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月潭水库自开工建设以来,市县政协委员的目光就始终追随着库区百姓的生活轨迹。从移民的补偿标准到库区的生态保护,从水库未来的旅游发展到移民的就业创业政策,我们走遍库区参与调研,认真听取每一位移民的声音,一个个热辣滚烫的关乎民生和发展的问题建议被写进提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休宁县政协组成工作专班,围绕安置点治理、后期扶持、旅游开发等议题专题协商,提出5个方面11条建议。这份建议案推动“移民搬迁与后期扶持”列入县委重点工作,政策、资金、项目向库区倾斜:农业部门建起茶叶加工厂,文旅部门规划“水库人家”民宿集群,人社部门开设技能培训班。
如今,库区移民的生活有了新奔头。月潭水库移民安置实践也因这份政协智慧,入选全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碧波荡漾:从忧心忡忡到立法守护的生态答卷
月潭水库建成蓄水后,两岸青山叠翠,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晨雾缭绕时宛如仙境。这片水域不仅成为调节流域生态的“绿肺”,更凭借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鱼类资源,成为周边垂钓爱好者的“打卡地”。
但这样的美景却因垂钓人群激增埋下生态隐患:塑料瓶、饵料袋堆积岸边,少数人违规驾船垂钓威胁安全。委员们忧心忡忡:“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财富,绝不能因一时娱乐失了长远。”
2023年,委员们联名提交《关于加强月潭水库水域执法管理力量的提案》。这份提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月潭水库水域管理办法》的制定被列入市政府规章立法计划。2025 年7月,《月潭水库水域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对水库水域及岸线管理、船舶管理、垂钓行为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内容作出详细规定,为这片碧水筑起法治屏障。
从移民搬迁的“情感解结”,到产业振兴的“政策搭桥”,再到生态保护的“立法护航”,作为一名深度参与其中的政协委员,这些历程让我深刻明白,每一份提案都是一束微光,当无数束光汇聚,便能照亮民生幸福的康庄大道。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我们既要当好民生诉求的“传声筒”,更要做好政策落地的“施工员”。让脚下的泥土滋养提案的温度,让群众的笑脸成为履职的勋章,这便是对“人民政协为人民”最坚定的践行。
(作者系休宁县政协委员 蒋媛媛)
记者 金珊珊 陈妍 整理
策划: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 江淮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