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检测报告上‘脊柱侧弯15度’的诊断时,我心里一紧——这么小的孩子,脊柱怎么就‘弯’了?”回忆起去年在蚌医大二附院采访时的场景,蚌埠广播电视台记者、蚌山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马啸委员仍难掩揪心。这场始于对青少年脊柱健康危机的关切,历经提案提出、部门办理、跟踪督办的180天,正悄然转化为守护“祖国花朵”挺直脊梁的生动实践。
“这绝不是个例!”采访中的马啸委员翻开随身携带的电脑查询发现,国家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已达1%-3%,且以每年30万人的速度递增;调研得知,仅蚌医大二附院运动康复科,去年暑假至12月就接诊近70例脊柱侧凸风险青少年,最大侧弯角度达33度。“这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影响国家未来的民生问题!”马啸委员深入思考,一份聚焦“预防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提案逐渐成型。
提案交办后,蚌山区卫健委、教育局等部门迅速行动,一场“护脊攻坚战”全面打响。区教育局将体育课升级为“第一课程”,汇金小学击剑课、城南学校羽毛球课助力脊柱舒展;全区28所中小学“一校一品”打造20余个体育社团,推行“15分钟活力课间”,跳绳、形体操取代“静坐时光”,设立10个监测点筛查2390人,检出53例异常并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健康第一课”、主题月活动普及护脊知识,发放2万份折页及9000份文具,联合67个小区电梯屏播放公益广告120次。
今年6月,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赴二实小本部、兰凌路小学开展专题督办调研,推动提案落地见效。三院专业医生进校为样本学生检测,委员现场观摩流程、查阅200余份筛查档案并听取卫健委汇报,还通过“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学校“课间15分钟”落实情况。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迅速整改,为所有班级配备“彩虹尺”解决课桌椅高度不达标问题;通过“家长体育课堂”向家长宣传脊柱健康及锻炼重要性,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如今的蚌埠校园,处处涌动着“护脊”热潮:晨跑时孩子们昂首挺胸的背影,课间操时整齐划一的拉伸动作,体育课上老师用“脊柱模型”讲解发力技巧的场景......
从一份提案到一场行动,从数据关切到全民参与,这场“护脊保卫战”仍在继续。当孩子们迎着阳光奔跑时,那挺直的脊梁,正是对“健康中国”最生动的诠释。
(刘清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