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古泉:用创新密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来源:王勇 2025-09-03 10:59:52 责编:梅觉明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基层治理面临“矛盾触点多、化解难度大”的现实挑战。地处皖南诗山脚下的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基层治理的独特解法,用创新密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四化驱动,织密法治保障“防护网”。以法治为基石,构建“四化驱动”治理框架,让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法治宣传多样化贴近百姓生活,线上依托 “云课堂” 推送案例解读、法律微动漫,线下通过 “板凳会”、“说事点”解纷析理普法,让法治从 “纸上”走到 “群众心上”。法治保障常态化聚焦民生痛点,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建立 “企业承诺 + 网格巡查 + 司法联动”机制,农民工“维权有门、求助有应”。法治护航精准化锚定发展大局,在乡村振兴项目审批、土地流转等环节前置法治审查,组建 “项目法治管家团”,化解合同纠纷、产权争议等问题,让法治成为经济发展的 “护航灯”。法治惠民便捷化打通服务末梢,设立 “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 + 法律援助 +纠纷调解”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 “法在身边、依法维权不难”。  

三味中药,注入文化赋能“治理方”。该镇从深厚的中药文化中汲取灵感,将 “药理”转化为 “治理”,创新推出 “三味中药”工作法。胖大海润透民心,推动服务资源 “下沉到底”,组建由网格员、医护人员、农技员组成的 “流动服务小分队”,每月开展 “上门办、帮代办” 服务,让服务“零距离”触达需求。决明子降火化纷,构建柔性调解体系,选聘乡贤、老教师、退休干部组成 “五老”调解室,运用“情理为先、法理为基”的调解技巧,让矛盾纠纷在 “和风细雨” 中化解。柏子仁铸魂守心,强化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实施 “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嵌在网格中”工程,通过党员带头议事、带头服务,凝聚治理合力。

三步走闭环,筑牢矛盾化解“防火墙”。以“全周期管理 ”理念,打造“治未病 — 解症结 — 固成效”三步走闭环机制。治未病突出源头预防,亮出“摸、排、查”三板斧,组织网格员每周开展 “敲门行动”,通过 “群众说、网格记、支部议”,建立矛盾隐患台账,从源头减少矛盾增量。解症结强调多元联动,针对复杂矛盾成立 “专项调解组”,整合司法、综治、村(居)委等力量,实行 “一案一策”,精准化解。固成效注重长效跟踪,建立 “调解 — 回访 — 巩固”闭环机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实行“1 个月跟踪访、3 个月回头看”,通过满意度调查、问题再排查,防止矛盾反弹,巩固治理成效。

“四杯水”调解,焐热群众心坎“暖心法”。面对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古泉镇在深化推广全市主推的“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基础上,创新“四杯水”调解法,用“温度”解开“心结”。一杯水消消气,调解前先递上一杯热茶,通过拉家常、听倾诉缓解对立情绪,让双方从“剑拔弩张”到 “平心静气”。二杯水说说事,引导当事人“各说各理”,调解员边听边记,梳理事实脉络,确保 “事清理明”。三杯水谈谈心,结合乡规民约、法律条文开展“情理法”融合疏导,用身边案例讲透道理,让双方认识到 “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四杯水握手言和,达成和解后共同签署协议,一杯 “和解水”见证矛盾化解。

六尺巷工作法,绘就和谐善治“新枫景”。传承“礼让包容”的六尺巷文化,该镇构建“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的六尺巷工作法,让 “和为贵”理念落地生根。党建领事强核心,发挥党组织在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体系,确保治理方向不偏。礼让和事传美德,通过 “古泉好人”等活动,弘扬 “礼让三分”传统,以榜样力量带动乡风文明。群众说事聚民智,设立 “说事点”“议事会”,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 “主人翁”。网格管事提效能,将全镇划分为 32 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 “小事网格解、大事网格报”。群力防事筑平安,组建平安志愿者、义警等队伍,开展巡逻防控、隐患排查,实现 “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