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亦有限度 二次扣车案件终执毕
来源:王晓 2025-09-04 15:13:15 责编:梅觉明

8月28日,宁国市人民法院在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同时,精准运用强制措施,成功执结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既体现出司法温度,更捍卫了法律的权威与公正。

2024年1月,装修工人孙某承接了一处装修工程,按期完工后,户主杨某却屡次以各种理由推脱,迟迟未支付约定的装修款项。2024年12月,孙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依法审理,法院判决杨某应支付装修款6万余元。判决生效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杨某却玩起了“失踪”,法院多次尝试电话联系均未果。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发现,杨某名下登记有一辆奔驰牌小型汽车,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法院顺利将该车辆扣押。

得知车辆被扣后,杨某迅速“现身”,主动向执行法官承诺在执行期限内分期偿还全部款项,并提出自己因工作需要经常奔波异地,车辆是必需品,能否允许其继续使用。法院综合考虑被执行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其主动履行意愿,并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孙某的同意后,对该车辆进行了善意的“活封”——即查封车辆但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

转眼五个月过去了,案件已临近执行期限,按照约定,杨某此时本应付清全部款项。然而,杨某再次玩起了“消失”,电话拒接,信息不回,承诺的款项也未履行到位,案涉车辆也再无行驶轨迹。为破解案件执行困局,避免打草惊蛇,执行法官依托联动机制,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实时监控该车辆进出的行踪轨迹。耐心蹲守后,执行法官终于摸索到了车辆的停放位置,并依法当场对该车辆再次实施了扣押。面对强大的执行威慑,起初被执行人见状仍试图“讨价还价”,这一次,执行法官态度坚决,义正言辞地表示:“执行中的善意,不是你拖延的借口!”并严肃指出其行为的恶劣性质,以及屡次失信、规避执行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杨某自知理亏,彻底摒弃侥幸心理,主动向执行法官承认错误,迅速筹齐该案的全部款项并一次性付清。至此,这起反复拉锯、几经波折的执行案件,终于圆满执结。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既有刚性的强制约束,也有柔性的人文关怀。下一步,宁国市法院将持续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继续保持执行高压态势,通过高效执行、善意执行、灵活执行、强制执行等措施狠抓落实工作,确保司法的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处落地生根。(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