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
来源:庐江县政协 2025-09-05 09:21:35 责编:何怀光 朱磊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持续不断散发光芒,启迪当下、教育后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庐江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庐江名人馆、罗家嘴暴动遗址、中共庐江县委遗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及纪念馆、庐江革命烈士陵园、田埠革命烈士纪念碑、白马咀革命遗址及纪念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庐南地区中共党组织建立与活动陈列室等红色基地分布全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庐江县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等重大主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罗家嘴暴动遗址等红色基地建设,打造红色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笔者在调研和工作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由于认识局限、基础条件薄弱、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人才缺乏等诸多因素,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现就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提出如下建议。

统筹资源利用,夯实红色资源发展基础。科学合理编制和完善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结合每一个红色基地的实际,明确规划建设目标,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传承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一体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面调查各类红色资源,加强对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史料以及口述资料的征集工作,对各地各类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类整理,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完善红色资源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实物和电子档案,实现红色资源数据共享,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用好编纂出版的党史研究成果,以再现历史原貌、填补空白、回应社会关切为突破口,推动党史研究创新,深挖资源价值,凝炼文化内涵。支持社会各界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重点依托宣传、史志、文旅、文联等职能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以及新四军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会等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增加红色文化类科研课题和立项,深挖红色资源的价值,努力推动红色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发展,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加快产品开发,促进红色资源转化利用。一要实现资源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打通各红色景点之间的交通盲点,变孤景为群景,将优质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形成教育矩阵,自然融入当地旅游之中。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差异化发展红色旅游,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社会资源有机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绿色生态” 留住人,以“红色故事” 感动人、吸引人、鼓舞人。打造红色旅游名片,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创意设计文旅产品,增强红色旅游表现力和吸引力,延长红色文旅产业链。以红色文化滋养乡村振兴,增强信心、守正创新,激发村庄建设的内生活力,开辟健康“红(红色文化)+绿(绿色生态)”新型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和示范村,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机融合。二要加强基地建设,提升资源价值。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命名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深入挖掘精神内涵,不断提高辐射力和知名度。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三要创作精品文艺,凝聚精神力量。弘扬红色精神,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交流互鉴,聚焦红色文化资源,做好项目选题规划,对重点出版项目予以扶持,精心策划出版一批通俗易懂的红色读物。加大红色主题融媒体短视频、音频作品创作、征集力度,继续制作一批红色融媒体产品,注重作品创意形式,鼓励带动社会各界人士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在指间流动,刷满朋友圈,形成全民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四要推进教育深度,弘扬红色文化。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用好革命文物、红色典籍、纪念设施、红色剧目等红色资源,充分运用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类纪念设施,就近开展体验教学、主题党日等活动。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进一步把红色故事讲述好、红色文化传播好。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在党员干部日常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基地作用。

凝聚各方合力,优化红色产业发展环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科学保护利用。建立党委政府负责人牵头、宣传、文旅、史志、文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综合协调机构,突出“一盘棋”总体思路,强化红色绿色互融、区域互连、城乡互动,构建多部门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探索红色基地统一管理和利用新模式,条块结合,不断发展壮大红色产业。以创意创新为激活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价值较高的开发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红色文化产品和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二要加大人才培养,发挥人才作用。注重红色文化研究人才培养,逐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专家库,为打造红色文化提供创意智力支撑。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以赛代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红色旅游讲解员和基地所在地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三要拓宽资金渠道,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各级财政保障,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修缮保护和提质改造。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吸引多元化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宣传好《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切实依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庐江县政协常委吕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