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岳西新闻
岳西县2025中医药宣传周活动精彩启幕
来源:熊凤霞 2025-09-05 15:17:36 责编:谷京荣 许梦源 张文洲

金秋9月,药香满庭。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中医药条例》,积极响应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号召,9月伊始,一场以“传承中医智慧 守护全民健康”为主题的2025年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系列活动,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校园、社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及产业园区等多个阵地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岳西县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县中医院、皖西学院及多所学校、社区协同推进,通过文化科普、健康服务、产业赋能“三管齐下”,让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深入社区、助力产业,切实将中医药的温暖与实效送到群众身边。

校园课堂“活”起来:中医药文化成开学“新教材”

“大家摸一摸头顶正中间的百会穴,睡前按3分钟,晚上就能睡得像小猫咪一样香!”9月2日,岳西县实验小学211班的教室里,县中医院中医师王旋结正用童趣十足的语言,为孩子们带来开学季的“中医药第一课”。这堂以《中医小妙招,元气满满迎开学》为主题的健康课,是岳西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生动实践。

针对学生们常见的“开学综合征”,王旋结与班主任唐凤玲默契配合,将中医知识转化为趣味互动:在“按穴调作息”环节,手把手教孩子们定位百会穴、神门穴,结合卡通版科学作息表,帮助调整睡眠习惯;“食养健脾胃”环节,通过图文手册讲解山楂、山药等家常食材的养生功效,鼓励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防病强免疫”环节,借助人体穴位模型科普足三里、内关穴的保健作用,还同步示范“七步洗手法”,筑牢卫生防线。

课堂之外,师生们还移步操场,跟着医师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伴随着朗朗口诀,孩子们舒展肢体,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传统功法的魅力。“我今天学会了按穴位,晚上要教妈妈一起做!”课后,一名学生兴奋地分享道。据县卫健委负责人介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已成为岳西县“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将实用知识与趣味体验结合,不仅缓解了“开学焦虑”,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社区服务“暖”起来:义诊与教学惠及千家万户

在校园活动开展的同时,面向全县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同步推进。县卫生健康委组织资深中医专家走进社区、乡镇、乡村,常规开展“一周一村”“县医回乡”免费义诊活动。活动现场,专家们为居民把脉问诊、辨证开方,针对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关节不适等问题,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普及“治未病”理念,教大家通过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方式进行居家养生。

“以前总觉得中医养生很复杂,今天听专家一说,才知道按按手腕、喝点药膳汤就能保健,太实用了!”刚做完义诊的居民李阿姨拿着健康手册,连连称赞。此外,八段锦教学推广活动也走进多个社区,专业教练现场拆解动作要领,纠正细节偏差。“这个功法简单易学,每天在家练10分钟,浑身都舒服!”参与学习的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要把这项“健康技能”教给家人,让中医保健融入日常生活。

据统计,9月2日至5日,岳西县共开展社区义诊6场、八段锦教学8场,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发放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5000余份,有效提升了居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

产业发展“强”起来:绘就中药材产业“新蓝图”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9月2日至5日,岳西县人大、政协主动搭台,联合县卫健委、农业农村局,邀请院校、医院专家团队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温泉镇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青天乡、和平乡中药材种植基地、长宁工业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开展“全链条”调研,为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全环节发展“把脉支招”。

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种植户、查看生产车间、对接销售企业等方式,详细了解岳西县道地药材茯苓、天麻等种植规模、种质资源保护、加工工艺升级、市场渠道拓展等情况,重点梳理出“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学研融合不紧密”等4类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结合基层实际提出“建立种植技术帮扶队”“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等建议,专家团队则从专业角度补充提出推动“中药材+药膳”“中药材+文旅”融合发展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人大政协的调研帮我们摸清了产业堵点,专家的建议又给出了破解路径,为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岳西县中医药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联合相关部门梳理调研意见,形成产业发展建议报告提交县委县政府,并结合建议完善产业规划,推动中药材种植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让中医药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此次中医药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岳西县群众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更通过人大调研、政协履职与专业力量的协同,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下一步,岳西县将持续深化“政企校+代表委员”联动机制,探索“文化+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让中医药在守护群众健康、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熊凤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