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新篇待启。
在每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的节点上,为规划编制出谋划策,人民政协责无旁贷。
今年以来,省政协组成调研组,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多方意见,深入论证分析,召开常委会会议暨专题协商会,为我省制定“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资政建言,广泛凝聚共识。
明天的格局要看今天的布局
“十四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感恩奋进、实干笃行,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是一曲曲激昂奋进的雄浑乐章——
全省产业规模“大幅跃升”,产业创新“蓬勃兴起”,制造强省“阔步前行”,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兴产业“集群成势”,未来产业“令人瞩目”,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外向经济“増势强劲”,产业地标“声名鹊起”,产业生态“近悦远来”。
这是一个个争先进位的奋进足迹——
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出口量均跃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五;制造业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跃升至全国第五;规上工业营收连跨2个万亿台阶,位次跃升至全国第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居全国第八、第六,研发投入强度连续3年超全国平均水平;经贸朋友圈覆盖全球97%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安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今天的高光靠的是昨天的眼光,明天的格局还要看今天的布局。
8月28日至29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暨“科学谋划‘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题协商会召开,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围绕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全球竞争力、加快打造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等方面深入分析、积极建言。
省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元代表专题调研组作主题报告时表示,谋划我省“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更加准确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新趋势和安徽发展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按照“三个往前赶”目标要求,创新升级产业培育的手法步法打法,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劲,建议统筹做好“新、强、补”三篇大文章。
做好“新”文章
培育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支柱产业
“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新的赛道,新的风口。“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省政协委员、芜湖市政协主席张东建议,要聚力攻关数字物理仿真、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底座平台技术、支持在重点优势行业开展示范应用,牵引国产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迭代提速,系统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工业革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动力”。省政协常委、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珩在代表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发言时认为,当前,全球生物制造产业正经历以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的加速发展期。“建议健全中试体系,在合肥、蚌埠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聚焦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等细分领域,建设高能级专业化、共享型中试基地;鼓励高校院所等机构开放中试平台;组建省级生物制造中试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中试支持;培养和引进中试专业人才,提升中试平台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省政协委员、池州市政协主席席峰建议,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支持安徽宝镁、铜陵有色等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组建产业链联盟,集中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上延、中优、下拓”,加强与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企业协同,形成“材料-工艺-装备”联动突破格局,力争成为全国新材料产业创新策源与高端制造的重要基地。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围绕拓宽低空经济综合应用场景,省政协常委、安徽工程大学教授陆峰建议,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安庆、六安、宣城等多点为支撑,打造全省统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大市场;支持交通、公安、应急、农业等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先行先试,推进多元应用场景化发展。
做好“强”文章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是地区发展的关键一招。
“我省装备制造业‘十四五’期间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越发明显,核心竞争力愈发增强。”省政协常委陆晓华代表民建安徽省委会发言时建议,要锻造核心驱动力,联合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大等攻关机器人仿生学、新一代数控系统架构、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实现1到2项全球引领性原创突破;组建关键核心部件攻关联合体(企业+科研机构),重点突破2到3个高端制造业进口依赖度高的核心部件。
光伏和储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省政协委员、滁州市政协主席孙军建议,巩固优势,创新突破,推动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建立战略联盟,在巩固现有光伏电池、组件等优势环节基础上,推动上游高纯石英砂、核心装备、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下游系统集成、智慧运维、回收利用等加快布局,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协委员宁井铭建议,要集中扶持牵引性领军企业、重点产业化联合体和优势产业集群联盟。“一是‘龙头成链’,打造以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载体的优势赛道‘链主’企业;二是‘集链成群’,发力粮油、畜禽、果蔬、林特、茶叶、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三是‘集群成势’,构建‘头部企业+配套集群+创新平台’的开放式、国际化产业生态。”
做好“补”文章
构建更加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生产性服务业被誉为“工业保姆”,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省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德进在调研中发现,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快,但还存在融合深度不足、融合质量不高、融合动力不强等短板。他建议,在合肥、芜湖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借鉴普洛斯、施耐德等国际标杆企业经验,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人口老龄化正深刻重塑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版图。省政协委员、安庆市政协主席章松建议,要聚焦“安徽创造”,设立省级适老化科技专项,重点突破智能看护、健康监测、无障碍技术、适老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实施适老化产业“皖企培育计划”,支持滁州、安庆等地建设专业化适老产品制造园区。
“面向新型消费时代,体现情绪价值、数字、绿色、健康方向的消费热点蓬勃发展。”省政协常委、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秦金根代表致公党安徽省委会发言时建议,要大力发展“八大新型消费”,即培育首发经济、发力银发经济、促进宠物经济、做强国潮经济、推进谷子经济、发展新型文旅、繁荣赛会经济、倡导善经济。
近年来,我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力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金融赋能支撑,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省政协委员、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建议,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金融供给,强化关键环节攻关,完善科技金融生态,深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商业航天,从量子科技到安全应急,从汽车到智能家居,从新型建材到钢铁,从绿色食品到外向型经济……政协委员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为科学谋划我省“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新部署新要求,踊跃建言、务实出招,凝心聚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省政协主席唐良智要求,要紧紧围绕编制实施我省“十五五”规划做好“四个凝聚”工作,优化履职安排,在答好省委提出的“创新之问”上广集众智、广谋良策、广聚共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全媒体记者 金珊珊 陈妍 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