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宣城市政协召开重点提案办理群众评议座谈会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9-05 15:14:20 责编:毛学农 王悦

8月28日上午,宣城市民政局会议室内,一场关乎城市“夕阳红”幸福感的重要对话——《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群众评议座谈会正在举行。与往常不同,今天的会场里,除了熟悉的市领导、委员和部门负责人,更多了许多来自养老服务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代表。他们目光殷切,准备在这场“阅卷”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提案背后的民生重量

上午九时整,会议准时开始。“今天我们召开这个评议会,目的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真刀真枪地看成效、听意见、找问题、促落实。”会议主持人的开场白简洁有力,定下了务实的基调。

首先,市民政局局长汪建华代表办理单位,详细汇报了提案办理的“成绩单”:“我市养老护理员1366人,持有护理员证书者767人,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1069人次。为提升行业吸引力,设立岗位津贴等激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从业者最高给予1.2万元补贴,2019—2024年期间,市本级累计发放各类津补贴45.5万元……”数据详实,措施具体,代表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低头记录。随后,市人社局、卫健委、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会办单位负责人依次补充发言,从职业技能鉴定、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等角度,介绍了各自的办理举措。现场气氛严肃而认真。

现场评议:“满意”之外更有“期待”

进入群众评议环节,现场气氛骤然活跃起来。

“我叫温秀云,来自广德市前程老年养护中心”,一位身着工装的大姐第一个抢过话筒,“我在养老院干了十年了。每天给老人翻身、擦洗、喂饭,说句实话,又累又脏,工资也就三四千。很多人觉得这是伺候人的活,低人一等…”她的话语朴素却极具冲击力,道出了现场所有一线从业者的心声,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紧接着,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养老院院长接过话筒,他的发言更具建设性:“我是市福利中心养老院院长张俊。我们最头疼的不是招不到人,而是留不住人!大学生来了,干不了三个月就走。光有培训补贴不够,关键要打通职业上升通道。比如,能不能让我们优秀的护理员也能参评‘首席技师’、‘技术能手’,享受相应待遇?”他的发言逻辑清晰,指向明确,直接将问题抛给了相关部门。

部门回应:诚恳接单,现场拿出“施工图”

面对这些毫不客气、甚至有些“火辣”的评议,汪建华没有回避,而是给予了正面、直接的回应。“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也非常对!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短板。我们将会同人社、卫健等部门,建立健全从招聘、培养、评价、保障到发展的养老服务人才闭环支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联合财政部门出台《宣城市养老护理岗位从业人员入职奖补和岗位津贴办法》,鼓励各地实行差异化补助标准;推选优秀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积极申报各类表彰以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增强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认可度;借助三级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政协点评:以评促改,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在充分听取了所有评议和回应后,市政协副主席黄敏作了总结点评。“今天的会议,让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黄敏副说,“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看似是‘关键小事’,实则是‘国之大者’,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民生大事。这件提案选题精准,切中要害。今天的评议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各承办单位真正‘闻过则喜’,将以今天的承诺转化为明天的行动,加强协同,挂图作战,对给出的时间表要逐项销号落实。市政协将会持续跟踪监督,确保各项承诺如期兑现。”

会议结束时,已是中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会场,格外明亮。许多一线代表围住部门负责人,继续交流着,互留联系方式。一场充满“现场感”和“火药味”的评议,最终化作凝聚共识、推动落实的强大动力。它评出了实效,也评出了民主监督的温度与力量。

(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