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裁联动破僵局,“主动审查+跟踪介入”促多年债务实质化解
来源:刘克永 2025-09-05 16:56:18 责编:谢晴雨

“法官,这钱我今天当场付掉,剩下的我一定按期还!”9月3日,在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执行调解室,随着被执行人徐某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支付首笔4万元执行款,一起历时多年、一度陷入执行僵局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终于迎来重大突破。申请执行人余某拿到款项后连连致谢,而被执行人也如释重负:“虽然我是挂名股东,但法官把法理讲透了,我愿意承担该担的责任。”

该起案件的顺利推进,得益于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决团队创新的“主动审查+跟踪介入”工作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强裁决与执行环节的协作配合,依托全程跟踪协调与强化释法说理,有效提升了案件执行的效率与效果。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余某与淮南某劳务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田家庵区人民法院调解结案,调解书明确公司应偿还借款10万元。但调解书生效后,该公司未主动履行,余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法院通过查控系统查询发现,该公司名下并无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可供执行财产,案件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就在余某以为追款无望时,他偶然得知:该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89600万元,其中股东徐某认缴出资3840万元,但实际仅缴纳4万元,存在显著出资不足。

2025年8月,余某据此向法院申请追加徐某为被执行人,要求其在未足额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法院受理余某的申请后,交由裁决团队对追加被执行人的申请事项依法进行审查。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执行裁决团队没有简单地一裁了之,而是主动启动执裁联动工作方法。依托执行裁决与实施团队定期交流平台,每周一、三、五固定利用下班后半小时召开交流会,分享案件信息,研讨执行难点,协调解决方案。

正是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裁决团队及时了解到该案被执行人的强烈抵触情绪和案件背后的复杂情况。承办法官主动联合执行实施团队多次组织谈话,从公司法中股东出资义务的性质,到认缴制下的法律责任边界,耐心向徐某释明:“认缴资本制不是‘空头支票’,公司无力偿债时,股东应在未实缴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一次次沟通中,法官既讲法理、也谈事理、更说情理,逐步缓解了徐某的抵触情绪,使她意识到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是严肃的法律要求,也引导余某从现实角度出发协商分期方案。

在裁决团队与执行团队协同努力下,双方差距逐渐缩小。2025年9月3日,法院再次组织双方进行和解协商,最终促成执行和解协议:徐某当日支付4万元,剩余6万元自2025年10月起每月底前支付1万元,直至付清。

协议签订后不到一小时,徐某即通过银行转账向余某支付了首笔4万元。余某收到款后十分欣慰:“这笔钱我要了很多年,今天终于有了着落,谢谢法院!”徐某也坦言:“尽管还款压力很大,但法官把道理讲清楚了,我服。”

该案的顺利化解,是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方法的一个成功范例。通过每周固定的交流平台,执行裁决与实施部门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了工作合力。裁决环节的“主动审查”“提前介入”和“全程跟踪”,不仅有效避免程序空转,也大幅提升了实际执行到位率,真正实现了纠纷在执行阶段实质性化解。

“我们改变的不仅是办案方式,更是司法理念。”该案承办法官表示,执行工作不是各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形成合力,真正定分止争,让纸面的权益变成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刘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