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健全网格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李庄镇将网格化管理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网格员开展巡查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上报安全隐患,代办民生事务。建立网格员工作台账和问题销号制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完善村规民约,激发自治活力。李庄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协商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村民自己制定规则、自己承诺遵守、自己参与监督。汪阁村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镇东村在村规民约中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杜绝大操大办,减轻群众负担。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与积分制管理相结合,通过量化考评、红黑榜公示等方式,增强约束力和执行力,形成“我制定、我遵守、我监督”的良性循环。
推行积分管理,培育文明乡风。李庄镇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积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积分内容涵盖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创业致富等多个方面。村民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建立积分管理台账,每月公示积分情况,每季度开展“积分之星”评选活动,对积分靠前的家庭给予表彰奖励。
创新调解机制,促进和谐稳定。李庄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成立镇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力量,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推广“老党员调解室”“乡贤评理堂”等特色调解模式,发挥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作用,用乡情乡音化解矛盾纠纷。
下一步,李庄镇将继续深化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讯员 刘亿)(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