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璧县尹集镇关工委联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充分发挥灵北抗日中学旧址红色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汲取“红色营养”,筑牢成长成才的精神根基。
组织“五老”人员编写宣讲材料。作为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灵北抗日中学旧址不仅见证了抗战时期教育工作的艰辛,也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教材。镇关工委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菠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从“五老”人员中挑选有写作能力,并了解革命战争情况的老教师2人和菠林村熟悉抗日中学时期的老党员、老干部3人,共5人组成的编写组。先后编写了《皖东北抗日中学简介》《彭雪枫与菠林村二三事》《红色菠林》《红色菠林的红色资源》等资料,供“五老”报告团和中小学作宣讲报告用。
组织“五老”人员作巡回宣讲报告。镇关工委会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各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宣讲材料,每年都到各中小学作宣讲报告。宣讲报告的内容有《皖东北抗日中学简介》《彭雪枫与菠林村二三事》,以及当时抗日中学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等。每年宣讲报告场次22场,受教育中小学生3000余人,并且培养了12名学生作为演讲员,到本校各班级进行宣传演讲,为全镇中小学生发放皖东北抗日中学宣讲材料和《战斗在菠林》一书。
组织中小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每年的清明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镇关工委联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全镇中小学生参观灵北抗日中学旧址教室、宿舍、珍贵的史料图片和陈列的实物,观看电教片《烽火摇篮》等,聆听讲解员讲解抗日中学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和爱国主义故事,感受灵北抗日中学开展革命斗争、培养抗日人才的感人事迹,近距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家国情怀,补足精神之钙,树立远大志向。每年共接纳全镇11所中小学校近2000名学生,周边乡镇300多名学生,接受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举办红色教育系列活动。镇关工委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年举办2次红歌演唱、经典诵读活动;安排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每年的“五一”“七一”,各校选择1至2个班,集中在尹集镇文化广场开展红歌演唱、经典诵读和书画比赛活动,评选一、二、三名给予精神鼓励。对优秀的书画作品,推荐上报县关工委参加省书画评选活动。(通讯员 马东义)(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