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担心申请救助要到处跑、手续多,现在镇村干部主动上门帮忙办理低保,真是暖心又省心!”谈起家中生活的变化,凤阳县官塘镇村民唐大爷感慨不已。此前,因家人大病致困,镇村干部在走访中及时发现问题,协助其家庭成功申请低保,缓解了实际困难。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官塘镇已成为常态。近年来,官塘镇始终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打造“暖心救助”服务品牌,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以精准施策和主动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识别是救助工作的基础。官塘镇打破数据壁垒,整合民政、医保、人社等多部门信息,依托县级大数据平台进行智能检索和动态监测,快速精准锁定潜在困难对象;同时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摸排机制,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将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纳入重点关怀范围,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落一户。
为凝聚救助合力,官塘镇积极构建“政府+社会”“自助+他助”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系列服务,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心理压力、融入社区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围绕助老、扶幼、济困等主题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服务效果好不好,群众满意是关键。官塘镇推行“物质+精神+按需施策”的综合服务模式,为特殊困难群体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借助“皖事通”等平台实现救助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精简流程、压缩时限,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例如,该镇大刘村一对残疾夫妇今年喜得双胞胎,却因行动不便难以自行申办补贴。镇民政办在走访中主动发现该情况,及时上门讲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并通过部门联动、帮办代办,迅速为两个孩子成功申办相关补贴,切实缓解了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
当前,官塘镇正在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改革,不断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救助制度体系,持续擦亮“暖心救助”服务品牌,用心用情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宗官宝 余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