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浪潮下,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鲜活的“流动血脉”。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超3亿,他们的生活温度与发展空间,直接关乎城市文明的厚度。芜湖市镜湖区大砻坊街道北门口社区以“暖‘新’芜优”项目为抓手,用专业服务回应新就业群体的真实期盼,从生活帮扶到成长助力,从需求满足到价值认同,让文明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奋斗的身影。
北门口社区为新就业群体开展的急救技能提升培训现场
精准服务 勾勒文明暖心线 “线上问卷+线下走访”摸清需求底数:32份问卷锁定社保保障、技能提升、职业安全三大核心关切,建起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邀请骑手子女在周末公益课堂里,跟着老师走进古城,用稚嫩的笔写下“原来爸爸妈妈每天跑过的路,藏着这么多故事”;针对女性骑手,发放两癌筛查单15张,“巾帼关爱”服务带来妇科义诊、亲子托管和压力疏导,一位女骑手说:“蹲久了腰疼的小事,也有人放在心上,这就是被在乎的感觉。”
赋能成长 夯实文明支撑点 从安全守护到能力提升,搭建全周期支持网:医护团队手把手教急救,交警模拟事故现场讲处置,户外工作者的安全多了层保障;创业孵化服务帮有想法的骑手转型,有人开起了小店,把跑单时攒下的城市故事变成了经营特色;每月公益集市聚起义诊、修车、政策咨询等服务,300余人次在这里找到所需;端午节暖心礼包、雅乐苑周边20余户商户变身爱“新”商家,免费提供充电饮水休息、优惠理发、优惠就餐,用点滴善意串起文明的链条。
北门口社区带领辖区青少年为新就业群体送上清凉物资包,开展“童心向党 致敬劳动者”关爱新就业群体公益活动
共建共治 激活文明新动能 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者”变身“文明建设者”,是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骑手们参与设计的“暖新驿站”,让停车、取餐路线更合理,化解了“最后100米”的堵点;“骑手议事角”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雨天防滑餐箱、商圈错峰取餐等点子,让外卖配送更有序,也让城市运行更高效。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每个人都成了文明的参与者、受益者。
在北门口社区辖区内的工会驿站
温情空间 打造文明栖息地 “打开手机就能找到附近的驿站,累了歇脚、渴了喝水,太方便了。”这是骑手们对工会驿站的真实评价。北门口社区联动各方资源,把驿站建成了户外工作者的“暖心港”:累了能坐,渴了能喝,手机能充电,雨天能避雨;爱心冰柜里的补给让高温天的新就业群体感受清凉;节假日里,这些劳动者依然奔波在路上,为城市生活添便利;而驿站里的一杯热水、一张座椅,正是城市对他们的温柔回应。如今,北门口社区驿站友好商圈建成,文明的空间越拓越宽。
从解决“急难愁盼”到搭建“成长舞台”,从“被服务者”到“共建者”,新就业群体的融入之路,正是城市文明进阶的缩影。当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被看见、被尊重,当个体的价值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文明的底色便愈发鲜亮。北门口社区将继续完善“新就业形态发展指数”,让服务更精准、支持更有力,让“镜”享无忧的愿景,在文明的滋养中愈发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