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活干,现在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能领8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近日,在砀山县李庄镇镇东村,村民刘大姐一边清扫村内主干道,一边笑着说道。这是镇东村通过开发村级公益岗位,带动村民增收、改善乡村环境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李庄镇聚焦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人才培育、治理增效”关键要素,以村级公益岗位开发为抓手,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公共服务补充等重点领域,精准设置保洁护绿、水利巡查、道路养护等岗位,既解决了农村“弱、散、小”公共服务需求,又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岗位管理上,李庄镇坚持“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原则,建立“村申报、镇审核、县备案”三级审核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薪酬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通过考勤加强日常监管,定期组织岗位培训,确保公益岗位“聘得准、管得好、有实效”。
如今,在李庄镇各个村,身着统一马甲的公益岗位人员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清理田间地头的垃圾,让村容村貌更整洁;他们维护村口的灌溉水渠,保障农田丰收;他们每天穿梭在村组道路间,排查路面否完好,保障人民顺利出行。村级公益岗位的开发,不仅为村民搭建了稳定增收的“桥梁”,更激活了乡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末梢动能”。(通讯员 范杏)(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