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沈塘村的乡间道路上,红底白字的交通安全标语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莫闯红灯,请戴头盔”的提示语,不仅矗立在团肥路与041县道、红卫北路与老大桥交口等关键点位,更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宣传,融入村民日常出行的每一个细节。
近年来,沈塘村以“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为底线,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模式,构建起覆盖全村的安全防护网,用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
“以前总觉得戴头盔麻烦,现在村里标语天天见、微信群里案例常提醒,真是不敢再侥幸了!”村民王师傅是一名快递员,如今每天出发前检查头盔已成为他的“必修课”。这一转变,源于沈塘村针对城乡结合部交通流量大、村民安全意识薄弱等实际问题,推出的“固定标语+集中教育+入户宣讲+新媒体推送”四位一体宣传模式。
在硬件建设上,沈塘村精选3处事故易发路段设立标准化警示标语牌,用直观醒目的视觉提示强化出行安全意识;在集中教育中,每月组织村民观看《农村交通安全警示录》等专题片,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交通违法危害深入人心;针对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村“两委”干部与志愿者组成“交通安全宣讲队”,用方言土语讲解“一盔一带”、不闯灯不逆行等基础交规;依托村级微信群,推送实时路况、天气预警和安全常识,实现“指尖上的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是民生底线,既要挂在墙上,更要记在心上。”沈塘村党总支书记的话语道出了基层治理的初心。从“被动提醒”到“主动遵守”,从“个别示范”到“全民参与”,沈塘村以小切口做实大民生,用有温度的基层治理守护群众“脚下安全”。(刘自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