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家禽养殖户损失大,但危机中有商机,他们有信心闯过难关
灵璧县大庙乡沟崖村蛋鸡养殖户袁兆明:“最近淘汰了1万多只老蛋鸡,准备再补栏1万只青年蛋鸡。 ”
我是村里的副书记,疫情期间每天要值班近10个小时,很少有时间去自己的蛋鸡养殖场管理,全靠老伴一个人辛苦打理。去年蛋鸡养殖效益不错,我就多养了一些,存栏近5万只。从大年初二开始,村里外出的道路全部封闭管控,没过几天就积压了4000斤鸡蛋。整整一周没有人要,我也失眠了一周。
2月底3月初以来,道路逐渐解封,鸡蛋也能随时外销,但是价格还是比较低,最近我淘汰了1万多只老蛋鸡,减少了鸡蛋产量,准备3月底再补栏1万只青年蛋鸡,尽量弥补损失。
桐城市经济开发区绿缘家庭农场创办人张行:“父亲的支持给我莫大的温暖,熬过寒冬就是春天。 ”
去年下半年我养殖了5000只番鸭,按照生产周期定在今年春节后销售。腊月二十八那天,由于疫情桐城市区的饭店全部关门,提前预定的番鸭也没人要了。家里人都很着急,父母每天以泪洗面,但也没有责怪我,还是支持我。父亲还陪我就去附近的老乡家里买稻子喂鸭。
这几天,市里部分饭店开业,我就每天开车去送番鸭,并把价格降到每斤10元,低于成本价近8元,一只6斤多重的番鸭要亏本50元。由于市区禁止销售活禽,需要招人来屠宰,增加了成本。父亲的支持是这个寒冬里最大的温暖,我会继续把养殖业做下去,熬过寒冬就是温暖的春天。
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陈台村土鸡养殖户杨培虎:“这次疫情也促我反思,搞养殖业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还要重视线上销售。 ”
因为六安过年有吃大公鸡的传统,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资几十万元养殖了5万多只大公鸡。 1月20日早上,两家大批发商和我定好了,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四拉走4万只大公鸡。然而仅仅过了一天,两家批发商给我打电话取消订单。接下来的一周,由于饲料缺乏,公鸡饿死了1万多只,损失50多万元。
绝不能坐以待毙! 2月10日,我和合作伙伴找到镇政府领导,在他们帮助下,联系六安市区一些小区集中购买。截止到3月12日,已经卖出去2万只。这次疫情也促我反思,以后搞养殖业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要寻找多元化消费群体,还要重视线上销售,利用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
天长市汊涧镇禾禾农业合作社创办人平东林:“活禽禁止销售带来新机遇,准备申请开办屠宰车间,相信能闯过这道关。 ”
疫情暴发后,我就基本没笑过,因为损失比较大。我这几年除了种植上千亩土地外,每年也带动周边几十位贫困户养殖3万只鸭子和白鹅。今年大年初九以后,2万只鸭鹅面临销售难。
2月中旬后,我开始动员亲朋好友在微信群里帮忙卖鸭鹅。价格低于成本价,每只鸭子要亏本8元,每只白鹅亏本10元。总的算下来要亏本18万元左右。但是不能让贫困户损失,这些损失由我承担。
我相信家禽养殖业不会一蹶不振,活禽禁止销售也带来新的机遇。我准备申请开办屠宰车间,将来为周边的养殖户服务,我相信能闯过这道关。
养猪人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他们不抛弃不放弃,选择继续坚持
颍上县六十铺镇养猪户马芝鹏:“这个春节太累了!准备再去银行贷款20万元投入养殖。 ”
有时候真觉得老天爷不照顾我们这些养猪户。去年非洲猪瘟让我损失30多万元,下半年市场行情逐渐好转,我就多补栏50多头肥猪。今年春节前十天,我就让养殖场的工人回家过年了,按照惯例正月十五后他们就回来。大年初一,村里的道路封闭,我当时就慌了,因为家里存的饲料就够猪吃十天。等到正月初八,我去镇里办了通行证,又加了一些费用,人家才把饲料送到村口,我和老伴用小推车一袋一袋推回来。由于疫情防控,员工不能及时回来,都是我老两口忙活。尤其是每天要消毒两次,非常累。
今年还继续养猪吗?我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准备再去银行贷款20万元投入养殖,希望能在贷款政策上给我们一些优惠。
太湖县小池镇黑猪养殖户刘强:“线上销售是大趋势,不能放弃。 ”
原本春节前后是黑猪肉订单较多的时候,但是今年由于疫情,江浙沪的订单都被退回来,20天里一斤猪肉都没卖出去。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思考,是不是应该放弃线上销售转而在本地销售。经过2月份的试验,在当地的销售价格并不理想,每斤要低于线上价格近15元。疫情是短暂的,线上销售是大趋势,不能放弃。
从2月10日开始,快递业务逐渐恢复,我老客户们也非常支持我。等疫情结束后,我将会去江浙沪拜访老客户,再拓展一些新客户,把线上销售继续做下去。
金寨县白塔畈镇养猪户王为雄:“这次疫情提醒了我,我要延长产业链。 ”
这两年生猪养殖业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疫情的影响,我目前至少亏了50万元。现在基本都是50公里以内的客商来收猪。除了生猪不好卖,猪场每日消毒工作也比以往严格,员工比较辛苦。
反思疫情的影响,我要主动适应积极调整,延长产业链。接下来我要上线猪肉分割流水线,把猪肉按照不同部位分割销售,再饲养一批黑猪,定点销售到一线城市,培育固定的客户。
这次疫情让广大水产养殖户思考,转变思路天地宽,多管齐下提效益
定远县西卅镇小龙虾养殖户蒋邦启:“今年一定要重视稻虾米销售,弥补小龙虾的损失。 ”
疫情的影响确实很大,我500亩基地的小龙虾苗长达一个月卖不出去。但我最担心的是饭店不开门,成熟的龙虾没有销路。3月初以来,我联系了合肥市十几家小龙虾饭店,销售还是非常困难的。
我预测,到了五六月份小龙虾集中上市,价格肯定比去年低,现在就要有应对措施。以往只重视销售小龙虾,忽视了稻米品牌的打造。今年一定要重视稻米销售,因为虾稻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品质优良,如果售价能高一些,就能弥补小龙虾的损失。
无为市洪巷镇罗山村螃蟹养殖户钟恒松:“要去江苏学习网上销售螃蟹,寻找更多的商机。 ”
1月24日那天,我接到几十个客户电话,螃蟹订单全部取消,5000斤螃蟹一下子就没人要了。螃蟹在冬末初春不容易存放,必须尽快销售。在村里道路解封后,我到无为市各个饭店、商超推销螃蟹,亏本十几万元卖出去了。
因为我们这里是传统螃蟹养殖区域,不能轻易放弃。目前正是购买蟹苗的时节,我又从亲戚那里借了十几万元购买蟹苗和饲料。这次疫情给我敲响了警钟:要重视线上销售,不能只在周边销售。下一步我要去江苏学习网上销售螃蟹,寻找更多的商机。
寿县刘岗镇养鱼大户程龙雨:“下一步我想开一家河鲜饭馆,提升养殖效益。 ”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寿县县城的饭店纷纷关门,鱼塘里的鱼长达一个月没有销路。饲料也无法运回来,每天看到大量的鱼饿死,那些天确实很痛心。为了减少损失,我托人买饲料,用手提肩挑的方式从主干道运回养殖基地。
最近道路解封后,我四处推销商品鱼,但是收效不佳。在推销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起早贪黑饲养的鱼没有销路,除了疫情的原因,缺少渠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下一步我想开一家河鲜饭馆,就卖自己养殖的鱼虾,提升养殖效益。(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记者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