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赵学工:“三境界”履行“三年之约”
来源: 2020-05-10 17:02:49 责编: 胡明兵

安徽日报

初到旌德县白地镇江村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赵学工的心里有了许多问号:“一个4A级景区为什么是贫困村?和其他4A级景区相比,业态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面对江村贫困,集体经济薄弱单一,群众、经营主体、游客等均不满意的现状,赵学工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提出了让江村美起来、让旅游旺起来、让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富起来、让党群关系和谐起来的三年奋斗目标,并在大会上向全体村民作出郑重承诺。他这一站,就是三年。

解束缚,催生脱贫攻坚动力

三年目标是讲大话还是真心干事?一开始群众心存疑虑、缺乏信心,来村委会反映问题的人陆续不断。“群众看干部”,赵学工意识到,要想群众跟着干,党总支必须要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在班子建设上,他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和联席会议制度,由党总支对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进行统一领导,定期开展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实现集体决策、合力推进,既突出工作重点,又不顾此失彼。在激发党员上,他组织开展了“爱江村、讲奉献、党员在行动”专题活动,在村内设置了20个意见箱,同时带领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沉到村、组、户,真情融入、倾听呼声、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意见转化为村级发展的目标。

重帮扶,筑牢决战决胜基础

“你们都走,以后都不要到我家来!”一开始,贫困户江世金对工作极不配合。为了改善关系、找准症结,赵学工提出了“两清、三勤、两个不放松、三个及时”的工作要求,“两清”就是要做到自己与贫困户对扶贫政策都能弄得懂、说得清,“三勤”就是在帮扶过程中要腿勤、嘴勤、手勤,“两个不放松”就是帮扶时对自己和贫困户的工作标准不放松,“三个及时”就是对扶贫政策及时落实、贫困户的困难及时解决、不符合政策的及时研究。这一工作方法被总结为“2323”工作法,在全县推广。

如今,每次扶贫走访都会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这是点滴帮助积累的情谊,是付出的最大回报。贫困户陈洁房屋漏雨、房间的天花板损坏,赵学工核实情况后立即召开两委专题会议,向白地镇党委进行了专题汇报,由镇村两级出资帮助该户完成了房屋修缮。贫困户傅银平原先在上海从事保安工作,每年除去开销后所剩无几,了解情况后,赵学工鼓励他回家发展,通过扶贫贷款、技术指导等措施,帮助他从开始的种植20亩水稻、养殖200只鸡鸭,发展到种植水稻近60亩、养殖鸡鸭1500只,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0000元提高到34000余元。

绘蓝图,勾勒乡村振兴前景

赵学工认识到,江村要发展,仅仅解决贫困户的问题是不够的,还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此,他积极谋划,努力兑现另外“三个起来”的诺言。第一是让江村美起来,他积极争取帮扶资金70余万元,建成江村文化广场,完成了全村改厕工作,省级美丽乡村顺利通过验收。第二是让旅游业态丰富起来,先后建设了青年旅社、宣砚研学基地、“坐忘•江村”民宿及农业休闲观光园,深挖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拓展旅游外延,不仅吸引了外来投资者,更使一大批在外创业的江村人看到了机遇,回归了家乡。第三是给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先后建设一个扶贫驿站、两个扶贫车间,容纳就业人员100多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赵学工带领村“两委”到处跑项目、跑资金、寻找合作伙伴,驻村期间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两次因公受伤,病情稍有好转便提前出院赶回江村。在他的带领下,江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2.3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3.6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1.3万元。同时,结合江村被市委统战部确定为“乡村振兴同心实践基地”契机,编制了《江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打造观光农业、体验式康养、休闲体育和节事经济四大产业,勾勒出江村美好的发展蓝图。(刘振旺 方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