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男方家穷,可谁成想会穷成那样!”近日,罗光翠告诉笔者。
多年前,罗光翠经人介绍,从云南老家嫁到泗县屏山镇屏东村,和青年刘运友喜结连理。当时刘运友家徒四壁不说,公公婆婆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还有个快到30岁的智力障碍小叔子,啥都不能干。一家老小,加上自己一共五口人,吃饭睡觉都挤在两间茅草房里。就这光景,善良的罗光翠也没打退堂鼓,她奉养公婆、养育女儿、照顾小叔子,种地除草、洒扫庭院、养鸡种树,苦日子也能过得井井有条。
十多年前,丈夫陈运友感觉不适,到医院一查查出了心脏病。医生嘱咐:患有这种病的病人千万不能干重活。罗光翠安慰心灰意冷的丈夫:“家里有我,你不能干的活,我照样也能干!”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在照顾丈夫刘运友时,罗光翠也用尽心力,家里好吃好喝的都紧着丈夫;听说哪里治心脏病疗效好,立马筹钱带上丈夫辗转过去,蚌埠、上海、南京……各地的大小医院都留下了罗光翠搀扶丈夫就医的身影。但是丈夫还是不幸去世,可是日子还要过下去,她告诉自己:“两个女儿还小,我就是她们的主心骨,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必须振作起来!”
2014年,因为丈夫患病,罗光翠家被村里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惠民政策,还被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靠着这份工作,她每月能挣300元钱。孩子上学有补助、丈夫看病也基本上不用自己掏钱,罗光翠家的生活状况一下子好转了很多,但要强的罗光翠不满足。“政府给了俺家那么多帮助,可是俺不想倚着身子等救济过日子!”罗光翠有骨气地说道,“一把烂锄头,也是自己挣来的好!”
听说贫困户可以借贷款发展生产,2015年,罗光翠借了5万元小额贷款盖起了猪圈,在家养起了80多头猪。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懂养猪技术的罗光翠,为了更好了解猪的生活习性,连吃饭都要端着碗到猪圈转上一圈。刚产下的小猪仔非常脆弱,罗光翠不放心,干脆睡到猪圈里。经验在一点点聚集积累,叠加起来就是财富。收益最好的一年,养猪加上种地,罗光翠家一年净收入4万元左右,成了村里的小康户。
罗光翠细数着自己家的新变化:种地,买了电视机;种树,买了拖拉机;养猪,买了洗衣机、冰箱,还盖起了三间新房子。就这样,罗光翠像蚂蚁搬家一样,搬走了贫困,搬来了幸福,穷家破院彻底换新颜。“现在俺家什么都不缺,都是我自己挣来的!”罗光翠骄傲地说。2016年、2017年,罗光翠连续两年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奋进奖”。如今,挂在门口的“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让罗光翠倍感荣耀。
提到未来,罗光翠说:“现在农村环境要改善,养猪污染环境,俺也不能给村里抹黑。下一步我准备把猪圈扒了,到县城里打工,自己有手有脚,只要肯干,照样能致富!”(李超松)(安徽日报驻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