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三河镇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为缓解巢湖防汛压力,7月24日10时,位于巢湖岸边的滨湖联圩蓄洪。为保障蓄洪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3日凌晨,三河镇立刻开始转移群众,当天统一转移的群众大部分安置在肥西师范学校。截至目前,该安置点累计接收转移群众787人,启动了 287个安置室。在安置点内外,各级干部带领群众争分夺秒转移安置、互帮互助……让“保稳、保食、保住、保医”的要求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建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组织在,方向在。组织在,凝聚力就在。7月23日晚,在转移群众全部妥善安置后,三河镇肥西师范学校安置点负责人董琴第一时间召开安置点工作会议,成立临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人员分工,制定排班表,压紧压实责任,实行24小时轮班制,确保服务保障全天候。
无论多晚,肥西师范学校教学楼一楼第一间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这是安置点的临时办公室。安置点现已形成“一核多元,县直统筹,五力共治”的管理格局,由县科技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肥西师范学校抽调干部与业务骨干组成专班,24小时进行跟班管理服务。依托“日行一会”,建立上下联动新机制,畅通县乡衔接渠道,常态化沟通安置转移各项工作动态信息,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
“奶奶,您不用回家,您把平时吃的慢性病药告诉我,我在这边做一个登记,会集中统一进行购买。”安置点里,青年志愿者周夏燕拉着一位老人的手,轻声叮嘱。
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成为了安置点最美的风景,大家带着红袖章,在楼栋间穿梭奔走……肥西师范学校安置点广泛发动一切志愿力量,在各楼栋选择一名楼长,建立“志愿联户”服务群众机制,楼长与志愿者详实登记安置群众物资需求与医疗需求,根据日统结果,集中统一进行解决,实现了卫生健康知识在楼层传达、群众需求在楼层了解、心理抚慰在楼层开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安民心保障和谐稳定
7月27日中午,安置点工作人员黄云和往常一样,到每一个安置室查看群众情况。
“午饭吃好了吗?我过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您跟我讲。”才走到1号楼门口,黄云就热络地和安置群众吴先科打起了招呼。
“吃好了,吃好了,中午有牛肉、粉蒸肉、炒茄子和包菜粉丝,平时自己在家里头都吃不了这么好。”吴先科对安置点的一日三餐都很满意。
“请各楼栋楼长领取物资!”,伴随着一声大喇叭的吆喝,安置点开始了物资的搬运与发放工作。为保障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安置点提前组织工作人员对物资进行搬运和准备。通过预判安置点可容纳最大人数,及时调运物资。截至目前,安置点向群众提供了床铺、床垫、凉席、一日三餐、热水、矿泉水、方便面、肥皂、卫生纸、洗手液、洗发水、脸盆、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同时,组织专人对三餐进行把关。对特殊病患进行饮食照顾,保障米粥与汤食供应,考虑到入住的老年人偏多,特意嘱咐食堂把米饭蒸得更软一些。
此外,通过张贴一封信、播放专题电影等形式,加强安置政策以及防灾避险、日常生活、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全方位织密卫生“安全网”。
聚力量高效精准服务
三河镇肥西师范学校安置点工作人员办公桌前,摆放着一摞资料,分别是每日的转移安置人员花名册、工作人员签到簿、志愿者签到簿、学生学习签到簿、物资需求清单、药品需求清单,由信息员根据原始数据随时动态更新,便于全面掌握安置群众实时信息,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而这是三河镇肥西师范安置点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每天早、中、晚走访一遍安置室的成果。
“今天的课程真有意思,老师教我们写毛笔字,还送给了我们宣纸、毛笔和本子。”集中组织学习的学生们对今天的特色课程赞不绝口。肥西县政协委员方军化是转移群众一员,他积极履职尽责、冲锋担当,主动到安置点小课堂给同学们授课,并为肥西师范安置点里的学生捐赠了毛笔、宣纸和本子等学习用品。自7月25日起,安置点集中组织学生按照小学组和中学组共两个班参加“笔墨学习”课堂。依托“方家剪纸”民间传承艺术,以传统毛笔、宣纸为载体,通过“宣纸——书法——剪纸”的艺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古诗、名人名言等以书画形式在青少年中传播弘扬。
7月28日上午,安置点里的小院子里排起了长龙,原来这是正在进行的“爱心义剪”服务活动,安置点工作人员组织大家排队等候。理发师在征得老人的发型意见后,便挥舞起剪子,娴熟地理起发来。经过一番忙碌,接受爱心义剪群众们的容貌焕然一新,他们说:“义剪对我们来说很实惠,很有用,真的很贴心,生活在这样的临时安置点里真是幸福。”
66岁的吴玉文是1号楼主动请缨的志愿者,头发花白的他每天清晨便和工作人员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安置点工作,分发三餐、搬运物资、测量体温……吴玉文从一楼到六楼,从六楼到一楼,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衣衫汗湿了,工作人员拿给他临时换洗的军用短袖时,他说,“不用,这衣服不能浪费,夏天衣服干得快,我洗洗就好了。”
在安置点里,像吴玉文这样自愿加入志愿服务的群众还有很多。他们不辱使命,主动作为,为安置点群众排忧解难,和安置点工作人员一起,充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用大爱之心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构成了洪水冲不垮的精神堤坝。
面对洪水,三河镇肥西师范学校安置点把组织建在群众一线、把力量聚在群众一线、把实事做在群众一线,让群众看到信心,感受到温暖,更加坚定了抗洪决心。(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