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道路两旁的鸡冠花红霞烂漫,村民们还在睡梦中,河道中传来呼啦呼啦铁锹铲土的声音。晨曦中,一人熟练地驾驶着环卫车,沿着河道,一路喷洒除草剂清除杂草,捡拾零散垃圾,他就是绩溪县长安镇大源村公益岗人员程金飞。
由于眼睛天生残疾,程金飞在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以后,他的生活慢慢发生着变化。命运给了他不完美的身体,却磨砺出了他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品格。村支两委、结对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了解后,为他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帮助他顺利摆脱了贫困。程金飞与长安镇大源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公益性岗位用工协议,成了一名生态护河员,每个月增加了550元的固定收入。
“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还有稳定的收入,各级领导对我也很关心……”谈起公益性岗位带来的福利,长安镇大源村脱贫户汪兴建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直言“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做起事来心里舒坦。”汪兴建成为村里的生态护河员以来,每月到手工资550元,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长安镇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贫困户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就业需要等,积极入户走访,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请环境卫生保洁员、秸秆禁烧巡查员、道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有效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成为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目前,长安镇为脱贫户量身定制的公益性岗位达到18个。
与此同时,长安镇人民政府对公益性岗位实行严格管理,严把“出勤关”,村里按照规定与公益岗人员签订公益性岗位用工协议,严格履行工作义务;严把“调整管理关”,努力做到人适其岗,对不听从管理、不履职责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实现动态化管理,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扶贫助困的作用。(余青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