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王堰镇以“夜话”为依托,严格落实常态化开展群众座谈会,与群众聊聊天、唠唠家常,倾听群众心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群众答疑解惑。
9月17日,阜南县委常委、副县长左龙来到王堰镇小集村的凉亭,与前来乘凉的村民聊天,他亲切问道:“乡亲们,对于咱们平常的生产生活这些方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意见建议,一起聊聊。”
这时,小集村村民楚永芳直接说出了心里话:“我儿子从娘胎带的病,三十多年了,住院、吃药,如果不是共产党的扶贫政策,不是国家的照顾,我们一家人早就饿死了,我是做梦也没想到现在会这么好。”说到这,大家纷纷点头赞同。左龙表示:“大娘的畅意直言让人听了很感动,脱贫攻坚以来,健康扶贫政策切切实实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困难。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咱们党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咱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我家也是农村的,和大家一样都能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就像大家说的,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携起手来,把咱的家乡建设好。”
“我作为一名党员想提几点意见和建议,第一个要说的是小集村的土地流转,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了,老年人犁不动地,现在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没人种,大家都担心这地流不出去真是个问题。第二点是水利设施这方面,西边这几个渠利用不上的可以多打几个井,除了今年,一连几年的秋季庄稼都是干死,没收成。”小集村原支部书记马厚臣有理有序的说道。
讲到水利设施,朱文峰给大家定了心:通过争取项目和资金,基础设施在逐步改善,南边的大渠主渠图纸已经设计好,从洪河分洪道取水往北调,不仅能解决小集村沿线的抗旱问题,还能解决北部几个村的问题。现在小集村的支渠也正在规划设计,朱文峰希望大家可以互相支持配合这项工程的实施。
“朱书记说的对,不仅是修渠,土地流转也同样需要大家的配合,我们种地的家庭一年一亩地最多才能拿到六七百块钱的收成,如果流转出去了,不仅让地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还给我们带来了租金和就业机会,但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村干部就算招来了流转大户也留不住他们。就拿我们这门口的厂房来说,现在建好了,开工后最少能吸纳六十人就业,一天百十来块钱,咱吃啥啥不香?大家伙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左龙说。
接着,村民周传献情景再现式地打开了话匣:“我想把咱村里这个青年干部的工作讲给大家听一听,现在的村书记马守龙刚开始当干部的时候,我常说他太年轻,能干好什么工作?但之后他做的事让我慢慢对他有了改观,就拿一个事来说,俺家之前是土房,因为连阴雨,他一早上来俺家7次,担心我别出啥事喽。俺庄的贫困户,他都一户户的挨着走。马守龙才走,镇上的乔龙娟书记和谢尚广主任又来了,不止这一件事,只要遇到问题,准能看到这些干部的身影。我是真没想到,他们这么年轻却不怕累不怕难天天为我们操心跑过来跑过去,比我自己的小孩来家里的次数还要多……”周传献的话语里净是表达对青年干部的夸赞和感谢,在座的每位干部都被动了情,暖了心。
左龙和周传献聊了家常里短,最后,他对周传献说:“周老的一片心意让我们干工作都有了劲儿,年轻干部还需要老同志多带,靠在座的乡亲们多提意见,他们才能做好更多的事,带领大家过更好的生活。”
时间在大家的“唠嗑”中很快便到了回家生火做饭的时候了,左龙表示,大家说的话,提的意见,自己都一一记录下来了,回去后会着力推进大家所关心的工程项目,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以后常和大家聚一聚,聊一聊,争取帮大家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赵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