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旌德县庙首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注重岗位开发,既实现了环境优美又探索了扶贫路径,助推脱贫攻坚迈上新台阶。
爱岗敬业 脱贫致富黄小平
近年来,庙首镇练山村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路面干净了,乱堆乱放现象不见了,这焕然一新的环境卫生,凝聚着一名保洁员辛勤汗水,这就是练山村的保洁员——黄小平。
现年6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小平,自担任练山村保洁员以来,他放下了自家的农事,一门心思搞卫生,不论日晒雨淋,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村民们眼中,黄小平为人和善、待人温和,从他点滴的工作中、周围卫生环境的变化中,大家都能感受到他认真、细致、负责的品质。同时他还积极探索农村环卫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村内的环卫工作出谋划策。为了保证村里环卫工作按时完成,也为了能使工作做得更好,除了负责好练山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外,他每天还保障垃圾废物的及时清运。这样一位朴素的保洁员用他的坚持与奉献,为练山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障。
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付出自己辛勤努力的同时,黄小平也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于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现在黄小平每个月在练山村的环卫保洁以及垃圾清运工作能给他带来每个月3000余元的收入,生活越过越好。“政府的帮扶救济只是暂时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最终还是要我们自己靠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这就是这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着的贫困户黄小平的心声。
自强不息 感恩奉献王庆平
庙首镇里仁村的王庆平是庙首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也是村里的辅助性岗位工作人员,这是一个独臂撑起全家的男人,2009年上半年的一天,在搬运木料过程中发生意外,从此失去了右手,右眼失明,右耳失聪,从一个健康的人变成了二级残疾。虽然他身体残疾但他从来没放弃自食其力,自从王庆平被聘用为村里的辅助性岗位后,虽然他干活不方便,但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而且能组织好其他的辅助性岗位尽心尽力为美丽家园而努力,今年的疫情和洪灾后,他眼光长远善于学习,能接受新事物,经常主动在朋友圈宣传国家政策,以及村里的各项事务。
在儿子王睿眼中的王庆平:“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仅仅读过小学且,还没有毕业,没有显赫的背景,但是却拥有大智慧的奉献精神,和一般人所没有的胸襟。庙首镇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原则,为家庭生活困难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设立公益辅助岗,农村保洁岗、垃圾清运岗,变“输血”为“造血”,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这些投身岗位的贫困户任劳任怨,同样怀着感恩的心参与到镇村各项事业中。(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