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亏了村委会的帮助,不然受灾的损失可怎么弥补呀。”9月26日上午,郎溪县新发镇北山村的贫困户70岁的夏仕章弯腰把稻子轻轻扒开,仔细观察稻田里是否有杂草,拔草时大部分时间腰都要弯着,后背的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现在是晚季水稻的管理季,这个时节稻田里的草开始疯长。拔完长,长出来再拔,这段时间,他都要这么与杂草斗。”夏仕章说。
今年遇到了猛烈、持续时间长且后劲足的汛期降雨,新发镇很多农户的农田水稻被淹。这给新发镇贫困户也带来了不少损失,夏仕章种植的0.3亩水稻因内涝受灾,当听说自己种的水稻被淹后,他着急得觉也睡不踏实。北山村委会了解到这户情况后,积极出谋划策,想着解决办法。村委会决定后立马买了0.4公斤水稻和肥料,并帮助夏仕章翻耕土地,争取用晚稻补种的方式弥补该户损失。
在双桥村,贫困户周福宝骑着电瓶车来到自己的鱼塘喂养饲料。“花鲢这时候正是在生长的关键,需要不定时地喂,明年开始就可以割草给它们吃。"周福宝笑着说,“鱼苗虽小,但体现了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光是我家就免费发放了300多尾鱼苗,帮我省了一笔不小的支出。”
“7月份,双桥村遭受到洪涝灾害,不少贫困户的水产养殖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周福宝承包的3亩水面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我们根据此情况送了300尾鱼苗给他,开展生产自救。”随行的双桥村村干部李红介绍,汛情过后,村干部们进行了入户走访,根据受灾情况,采取措施防止因灾致贫,为村里9户购卖3000多尾鱼苗,趁着温度适宜,将“救灾鱼苗”发放到了受灾贫困户手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促进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7月份该县部分乡镇遭受洪涝灾害,针对贫困户、边缘户农业受灾情况,该县各乡镇逐户建立救助帮扶台账,全力帮助开展生产自救,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3个农业防灾救灾指导组,组织139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自救,开展灾后田间管理47.33万亩次,其中清淤扶棵4.5万亩次、病虫害防治15.5万亩次,肥料追施13.4万亩次,退水抢排13.93万亩次,共举办灾后生产自救培训班和田间培训15期,实行点对点指导服务1500余人次,共完成补种水稻1.25万亩、蔬菜0.56万亩,其他作物0.27万亩;补放苗种1200万尾,在淹没区域开展水产养殖2500余亩。
“我们将继续加强指导与帮扶力度,加大技术指导组巡回帮扶力度,组织农技干部继续深入一线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指导农民和经营主体开展清渠排涝降渍、防病除虫、补种改种、补施微肥、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对因灾绝收地区,分区域分时段切合实际的开展补改种,合理安排晚秋作物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