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路过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刘圩新村街北角,总能看到一个服装加工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轧机咔嗒咔哒作响,工人忙着剪裁、标记、缝制、打包发货……服装车间生意如此火爆,也让路人投以赞许的目光。
这里是蕲县镇刘圩村刘文文创办的宿州市海帆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提起刘文文,四年前还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精准帮扶,刘文文勤劳创业,家庭不仅迅速脱贫,刘文文本人也成了蕲县镇创业标兵和脱贫致富能手。
几年前的刘文文和现在对比,真是判若两人。父母年岁渐高,且患长期慢性病,更为严重的是自己的哥哥患强直性脊柱炎,瘫痪在床三十年,家中还有两孩子尚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的困窘,迫使他和妻子不得不放弃在浙江的打工,回家照顾家庭。因为家里的困境,刘文文曾几度彷徨,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
为了让刘文文家甩掉贫困的“穷帽子”,帮助他打开一扇脱贫之门,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快速走上致富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同志可没少费心思。2017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落实干部双包制度,大力实施精准帮扶,为刘文文户量身定制了可行的具体帮扶措施,按照程序帮助他办理了低保,落实了健康扶贫和教育资助政策,刘文文家庭逐渐走出困境实现脱贫。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多次入户走访也让刘文文萌生了靠勤劳双手创业致富的想法。他主动报名参加区、镇组织的养殖培训班学习,驻村工作队也帮助刘文文考察了养殖项目,并为刘文文申请产业扶贫到户资金,拿到资金后,刘文文下定决心好好养鹅。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技术到位,管理到位,截至2019年刘文文养鹅一项,实现收入5万元左右。2018年,村两委帮助刘文文申报了村级光伏电站管理员岗位,自任职光伏管理员以来,刘文文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最难能可贵的是,致富后的刘文文有了新的想法,他想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他说:“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多,孩子的教育势必受到很大影响,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想办个厂子,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挣得一份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2019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和刘文文一起考察附近的服装加工厂,发现采用订单加工,不仅利润稳定,而且长年有活干,风险小。在多方帮助下,刘文文把自己喂养的鹅全卖了,开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
厂房、设备就绪后,村里帮助他办理各种手续,并积极申请精准扶贫就业点,协调享受扶贫政策,解决开办服装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服装加工厂正式顺利开业。刘文文算了一笔账,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利润四五万元。看到靠自己努力,自主创业挣下的这笔“巨款”,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文文以实际行动帮助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如今,服装加工厂安置4名精准扶贫对象在“家门口”就业。30多名留守妇女在服装厂实现就业,每月收入稳定在2000-3000元左右。走进主厂房,加工材料堆置成山,员工们正坐在机台前如火如荼地赶着手中的工序。刘文文妻子也在其中,她正卖力地干着活,为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着。(韩辉)(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