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小蜜蜂“酿”出大产业
来源: 冯长福 2020-11-19 09:32:22 责编: 喻寒松


一个合作社的“能量”有多大?看其事情怎么做。

近年来,马鞍山市神蜂蜂业专业合作社依靠科技创新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带领蜂农走上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年创产值近2000万元。

1605749267(1)

1605749329(1)

11月13日上午,在当涂县姑孰镇宗和村一处茂盛的山林里,记者看到,林中有序摆放了70多个蜂箱,有方盒型的,也有圆筒型的。阳光像一缕缕金色的细沙,穿过重重叠叠的枝叶照进来,洒落在蜂箱和林间空地上。沐浴着暖阳,蜜蜂们在安静地酿造人间琼浆。

“这里养的是中蜂,又称中华蜂、土蜂,属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它有很多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可采集零星蜜源植物、蜜源利用率高、采蜜期长,野外生存能力强,消耗饲料少,非常适合山区定点饲养。现在,多数养蜂人养的是意大利蜂,意大利蜂产量高,成本也高,尤其需要依靠人工转地放养,饲料消耗较大。”正在林间巡查的周传鹏告诉记者,“中蜂基本不需要人工饲喂,成本低,虽然产量也低,但蜂蜜的品质特别好。”

周传鹏今年39岁,是当涂县护河镇兴禾村人,1999年开始养蜂,2002年开了当涂县第一家蜂产品专卖店。2009年3月,他发起成立马鞍山市蜂业协会,同年9月又牵头成立马鞍山市神蜂蜂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一家专业从事蜜蜂养殖、蜂产品加工、研发及销售服务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现有200多个蜂场,饲养蜜蜂1.6万余箱,360多名社员遍及安徽马鞍山市、合肥与江苏南京、镇江等地,既有养蜂专业户、蜂产品经营者,又有蜂业科技工作者。

“合作社为广大蜂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蜂农的后顾之忧,提高了蜂农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了蜂农增收。”在周传鹏看来,成立合作社就是让大家“抱团发展”,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品牌化营销,把蜂产业做大做强。

养蜂人有句行话叫“追花夺蜜”,“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一家一户的产品容易遭受压级压价,加之分散型生产运输费用高、抗风险能力弱,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神蜂蜂业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实行“理事负责制”,也就是每名理事管理一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0到20户蜂农组成,定期邀请养蜂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蜂农,到基地开展技能培训;统一配送蜂具和蜂药,发放“蜂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资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在产品销售上,合作社与蜂产品经营企业直接签订购销合同,减少了中间商这一环节。

“质量决定成败,没有质量作保证,产品就没有市场。”周传鹏介绍,为从源头上把好蜂产品质量关,合作社制订了较为完整的生产操作规程,购置最先进的蜂产品检测设备,建立“追溯管理”等质量监控体系,同养蜂户签订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养殖用药种类和用量,并统一引进绿色蜂药,建立用药档案。

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调动社员积极性、让合作社行稳致远的关键。神蜂蜂业合作社规定,凡严格按照合作社技术指导和《养蜂员手册》去做且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入社蜂农,合作社收购其蜂产品的价格每公斤要比市场价高1元。除了严格按照产品等级来制定收购价格外,合作社还对片区养蜂负责人和优秀蜂农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近几年,合作社以蜂箱为奖品,共向当涂、含山、和县、肥东、巢湖等地蜂农赠送蜂箱3000多个,价值45万多元。

致力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蜂产品附加值,才能提升产业效益。神蜂蜂业合作社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辉煌成果。2012年合作社联手安徽金蜂蜂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实行“企业+合作社+蜂农”的经营模式,已逐步形成了集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研发、蜂毒理疗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制的第三代蜂毒提取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关蜂毒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18和2019年两次夺得马鞍山市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我从2003年开始研究蜂毒提取技术,一直坚持不懈。打开市场也花了很大功夫。”周传鹏介绍,“一开始只有35元一克,且不好卖。2006年,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参加蜂产品国际博览会、国际药材展、国际美容博览会等展会,获取信息,广交朋友。终于在2008年获得第一笔国外订单,韩国一家公司买了500克蜂毒,我赚了7万块钱。后来,这家公司成了我的稳定客户。蜂毒原料现已畅销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美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凭借骄人的业绩,神蜂蜂业合作社已跻身“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行列。合作社不仅引领蜂产业走向兴旺,而且培育了一批养蜂大户,带动蜂农收入逐年提高。

当涂县姑孰镇蜂农陶绍海养蜂已有七年,养殖规模从刚开始的50多箱增至今年的100箱,年收入从3万元左右增至8万多元。他告诉记者:“从技术培训到产品销售,合作社做了大量实实在在带领蜂农发展的事。养蜂有了技术指导,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高。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路不愁,价格也满意。”

“我的目标是,进一步把产业链做长并且做强,让更多的蜂农从中受益。”周传鹏表示,神蜂蜂业合作社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让入社社员达到2000至3000人,常规蜂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至5000吨,蜂毒年产量达到100公斤。(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