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小康路上不掉队 ——淮南市潘集区脱贫攻坚掠影
来源: 程茂枝 张波 夏朝阳 2020-11-29 14:15:08 责编: 喻寒松

安徽党媒云

 11

“现在我一家十口人,全靠养殖水蛭过日子,生活越来越好。”11月26日,虽然天气阴冷,又下起了蒙蒙细雨,关廷春还是坐着电动轮椅到自己的水蛭养殖场察看了一圈。说起现在的日子,这位曾经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贫困户脸上写满了自信和满足。

1606621917(1)

“我要把日子过得更好”

在淮南市潘集区贺疃镇古路岗村,没有人不知道关廷春。2010年,在外地打工,“每月挣一万多块”的关廷春遭遇事故,造成高位截瘫。“孩子们都退学了,围在我的床边,当时是真的灰心。”一个偶然的机会,关廷春接触到了水蛭,从此走上了养殖之路。“从几十个平方,慢慢试验,一直发展到15亩,现在一家十口人,全靠这个生活了。”

2018年,尝到甜头的关廷春又开始试验龙虾和水蛭轮作养殖,亩均增收4000元左右。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周边十几户村民发展水蛭养殖,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政府对我很关照,但是我不能光靠政府,我要把日子过得更好。”闲暇之余,50岁的关廷春也看看微信、刷刷抖音,和网友们交流养殖经验。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作“重生岁月”。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走进安徽聚通服饰公司的扶贫车间,哒哒哒的缝纫走线声扑面而来,几十个女工正在这里生产一种出口到美国的睡衣。来自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村的陈红每天走上很近的一段路程,就能到这里上班。“过去我在潘集打工,我丈夫出车祸以后,帮扶干部告诉我,村里建了一个服装厂,优先雇佣贫困户。现在不仅每月能挣两三千,还能照顾家。”

T_[@0NU0T`C3(G(K]2[N1{L

聚通服饰公司总经理王磊告诉记者,作为当地政府就业扶贫的一个基地,他的车间在当地雇佣了200多人,其中有10人是贫困户。“贫困户平均每月工资2500-3000元,政府还补贴500元。”陈红说,自己的丈夫身体也在逐渐恢复,今年还养了两头牛,两个孩子也即将大学毕业,“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里的土地能租千元”

一斤大米能卖多少钱?潘集镇夹沟镇华李村种植的虾稻米卖到了8元一斤,“还供不应求。”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传发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稻虾产业,吸引40多位贫困户用扶贫贷款入股,“不仅有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绿色食品稻虾米通过对接上海、淮南等地的客户,价值翻了几番。带着土地流转的费用也水涨船高,每亩高达千元左右。”

1606622148(1)

夹沟镇镇长聂敬歌介绍,该镇不仅精心谋划打造了华李村绿色认证稻虾生态大米产业,还发展了水蛭、白鹅、生猪等养殖产业。同时,全力推进全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采取村集体牵头、合作社为主体、农户参与的形式,推动全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双提高”。

“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等多种措施,不仅让贫困户都能脱贫增收,而且扶贫扶志,实现内生驱动、良性发展。”潘集区扶贫办党支部副书记王运超介绍,截至目前,该区34个贫困村已于2019年底前全部出列,仅余未脱贫人口112户318人,目前均已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监测户66户183人,边缘易致贫户402户1088人,均已消除致贫风险点。(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程茂枝 张波 夏朝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