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下旬开始,宣城市宣州区市场监管局在该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月”活动。通过一个月的整治,该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得到改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聚焦重点。在生产上,强化小作坊整治提升,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目前该区共培育示范小作坊1家,指导提升小作坊10家。同时,对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知识抽查考试,着力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从源头上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在流通销售上,强化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加强经营环节冷链食品的监督检查,共摸排冷藏冷冻食品单位2786家次。持续推进小摊贩规范提升,规范食品摊点326余处(次),推动其从“低配置”向“特色店”转变。
突出内容。以农村中小学校周边、城乡接合部、农村旅游景区景点等区域为重点,深入整治农村食品市场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未索证索票,无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无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经营“三无”、过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该区共出动执法人员495人次,检查农村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45个次,食品经营(销售)主体1285户,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5050批次,处理投诉举报23起;查处农村食品案件4件。
强化宣传。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提升消费环境。在微信公众号和监管工作群,推送食品安全法规知识,提高农村食品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放致全市广大经营者的一封信1000份,重点宣传发酵面制品和油炸面制品经营户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和使用。在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培训班上,组织53家相关经营单位负责人参训参学,进一步提升冷链食品相关经营单位疫情防控能力。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