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猴魁飘香。4月13日,第十五届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暨全国无人机摄影大展颁奖仪式在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隆重举办,太平猴魁正式开园采摘。
要讲太平猴魁,得先说个故事。据说,最初太平猴魁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山民在采茶时发现长于峻岭石峰间的野茶品质卓越,香气浓郁。但苦于无路可抵达茶树所在地。这位山民回家之后,突发奇想,通过训练猴子来替代人,借助它们强大的攀岩能力去采摘那些品质卓越的野茶。当人们尝到了用猴子采摘的新鲜茶草制作而成的茶叶时,纷纷表示其品质出色,便将它取名为“猴魁”。
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它巧妙地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和事实的真相相距甚远。实际上,茶界很多人都认为“太平猴魁”的前身是产于太平县的太平尖茶,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太平人到南京、扬州、武汉等地经商、生活,来自太平县的茶叶也开始逐渐走红。彼时,住在猴岗的茶农王魁成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从鲜叶开始精挑细选,并精心选择茶园,辅以精工细作,生产出了一批高品质的尖茶。由于王魁成的名字中有个“魁”字,而这些尖茶也属于“魁首”之作,再加上茶叶是来自太平县的猴坑、猴岗一带,“太平猴魁”就此得名。
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时至今日,太平县已经成为了黄山区,太平猴魁也已走上了大面积种植加工之路。但在真正的茶客眼里,正宗的“太平猴魁”还是来自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和颜家一带的茶叶,其中,又以猴坑高山茶园为上上之选。
进入猴坑村,海拔500米左右的茶园,云雾缭绕,茶树枝头透出茁壮的叶芽,茶农正在忙碌地采摘。在翠绿的茶园之中,遍布星星点点的黄板格外引人注目。黄山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稳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2020年在新明乡、龙门乡、三口镇3个乡镇开展绿色防控试点,绿色防控茶园面积30636亩,共发放黄板111万张,建立病虫测报点6个,安装18个诱虫设备。
本次活动主题为“瞰云上茶园·品天下猴魁”,特别邀请到安徽卫视主持人作为嘉宾主持,现场有茶王庆、茶歌、茶艺等一系列茶文化民俗表演,还创新使用3D建模和全景VR形式,让广大游客一览茶乡全貌。此外,还有水上古筝、舟上轻舞、栈道太极、茶亭舞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供游客休闲观赏。
全国无人机摄影大展优秀摄影作品在猴魁广场展出,各嘉宾为入展作品颁发证书,画里风景同秀丽茶园融为一体,引人驻足品赏点赞。活动现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宣布太平猴魁开园暨《太平24小时》拍摄启动,为太平猴魁春茶生产拉开序幕。仪式结束后,各地游客散入茶乡,赏玩绿水青山,品味猴魁文化。
据了解,猴坑村是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总面积19.37平方公里,茶园面积5400亩,2020年合计产茶14万斤,均价490元/斤,村民人均收入高达4.8万元。农业农村部正在对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进行公示,包括太平猴魁在内的11个安徽农产品入选该名录,这对黄山茶产业发展又是一个重大利好。(通讯员 欧阳如晨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