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泗县黄圩镇始终秉承“人美家美环境美”的理念,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贯穿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逐步形成镇村干部齐动手、群众大参与的良好人居环境整治维护氛围。
压实人人参与环境整治责任
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干部实干是前提。4月22日,黄圩镇政府全体人员、包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14个行政村村党总支书记按照5周完成镇辖区内村组环境整治目标,冒雨利用一天时间对环境整治进行观摩学习评比,坚决贯彻泗县县委制定的《关于持续深化“五面红旗村”争创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村级党组织大力开展争创“五面红旗”行动,围绕环境改善等五个方面,每月进行一次“五面红旗”评比,评比结果与村干部“五星级”评定、组长绩效紧密挂钩。
“我们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到各行政村进行环境整治观摩学习,让大家有看头、有比头、有学头,知晓该不该干、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从而主动接受,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黄圩镇党委书记余红良介绍道,“通过环境整治,让村民们看到政府的决心、干部的作为,真抓实干,切实改善环境,使镇村更加和谐美丽。”
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黄圩镇政府班子成员、各镇直单位按照路段分工,常态化进行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实践活动,对所属路段进行大清扫、大整治。各村以环境整治示范村、示范组的创建为抓手,鼓励群众自行开展户下环境卫生大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碧家美。该镇根据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爱心超市积分,鼓励参加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感恩自强,使“不想脏、不会脏”的理念注入人心。
维护良好环境的习惯才是环境整治的初衷和理念。在人居环境整治这一杠杆的推动下,发挥并推动社会环境大振兴,切实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全民动起来的热烈氛围。每村都设有公益性岗位,组建爱心保洁队伍,为一些无劳动能力户打扫庭院,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不留死角。
建全人人参与环境整治机制
人居环境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近年,黄圩镇以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为重点,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系统化污水排水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和生产、生活垃圾逐步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倡导农村村庄日常保洁。秸秆利用以村集体或群众筹资筹劳为主、政府补助的运转机制,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倡导垃圾处理户分类,外包转运的模式,日产日清,充分利用畜禽养殖场沼气技术,增强垃圾处理能力,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美颜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下,镇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六化”合一,农村环境更加的喜人。群众自觉整理房前屋后,农村小院子除去杂草,种上花草、栽上果树,篱笆与垒石围着门前两旁的青菜与麦苗,院内屋内的乱堆乱放已不复存在,池塘与小河逐渐恢复到以往的清澈。(朱立杰)(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