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旌德县,姚国安是个“名人”,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20多年来,他心系中国传统文化,走遍大江南北,投巨资收藏流落民间的精品古木雕4000余件,自费建成旌德县第一家被省文物局批准的文化艺术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义务讲解。建馆2年多来,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姚国安今年59岁,当过油漆工、村干部、文化站长,开过广告公司。与木雕结缘,缘于小时候奶奶床上的一块戏曲人物木雕花,从小喜欢书画艺术的他,后因从事装饰广告设计,经常在全国各地跑,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木雕,渐渐走上了收藏之路。
只要能淘到称心如意的“宝贝”,再苦再累对他而言,都不是事儿。他说自己最无奈的是,见到心动的东西用钱却买不到。有一次,他在黟县宏村看中了一块精品古木雕,其雕工、题材都很难得,他跑了几趟想买下来,但藏家明确表示,再多钱也不卖。夏日的一天,姚国安又来到了宏村,无意之中,那位藏家看到姚国安随身配戴的一块玉佩,很感兴趣,并表示愿意交换。那是姚国安亲家送给他的一个上乘翡翠挂件,价值不菲,姚国安二话不说拿出来做了交换,最终得到了心仪的藏品。
寒来暑往,在拯救保护木雕的路上,姚国安从未止步。买回的木雕有破损残缺,有污垢灰尘,有的风化变形,姚国安逐一清洗,自己无法完成的,则请木工大师修补修复。仅制作边框、维修一项费用,就高达几十万元。
2018年9月,姚国安创办了旌德县第一家文化艺术博物馆——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他将藏品分成建筑构件、木雕花板、床、摆件4大类,涵盖了中国古代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潮州木雕等“中国四大木雕”,每个展区分门别类。这些材质各异、流派纷呈的木雕,记录着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精妙手工技艺,木雕馆规模之大、藏品之精,在专业人士看来,全国罕见。
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姚国安练就了一双慧眼,不是精品轻易不出手。在他眼里,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好东西,收藏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因此,他不仅仅是将木雕购买回来保护,还对每件木雕的雕刻内容进行认真整理,努力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力求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拍。
姚国安如醉如痴地沉浸在木雕世界里。为深究图案的寓意,他翻书钻研,上网查询,向专家请教,从大量木雕中梳理出仁爱、民本、诚信、崇义、褒廉、勤政的相关故事,诸如“朱子家训”“二十四孝”“岳母刺字”“孟母教子”“四知拒金”“勤政惠民”等,讲给参观者听。
如今,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已成为旌德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中央电视台《笔尖上的中国》《中国影像方志》《花开中国》栏目相继来馆拍摄素材;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专家学者、权威人士以及海外游客前来参观调研。他还将自己所掌握的木雕知识都写了下来,并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借公众微信、抖音平台及宣传册页,将木雕知识和传统文化与网友交流分享。
姚国安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加入宣城市文明使者志愿服务队,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务宣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宣城好人”,他的家庭被评为“安徽省五好家庭”。国安木雕文化艺术博物馆被列为“宣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旌德县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旌德县家风家训宣传教育基地”“旌德县法制文化创作基地”“旌德县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旌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教育平台”。(汪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