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体系潘集项目组、淮南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安徽省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淮南市举行。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省农业农村厅、省农垦集团、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淮南、合肥、蚌埠等市豆制品协会和加工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就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方向、新技术成果转化、豆制品加工产业难点与“痛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共同助力安徽豆制品产业繁荣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郭顺堂在会上做了题为《我国豆制品产业现代化进程与发展问题分析》的专题报告。他表示,豆制品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瑰宝,不仅历史悠久、美味独特,而且种类繁多、市场巨大,发展大豆食品对实现健康中国和传统食品的传承意义重大。在分析了我国传统大豆食品加工业存在的技术和装备落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后,他提出,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进传统加工技术升级换代,生产满足当下消费者营养、健康、快捷、方便需求的现代化产品。
郭顺堂教授还从智能化制造、品种多样化、市场细分化和渠道多元化等方面,指出了传统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介绍了他带领团队开发的多孔吸汁豆腐、包浆豆腐、无菌豆腐、豆香型系列豆奶、零添加植物基酸奶等新产品和新技术。
安徽省是豆制品加工的发源地,是豆制品加工大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市场和环保均对豆制品加工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钱坤研究员表示,近年来,省农科院豆制品加工创新团队聚焦安徽高蛋白大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潜心开展创新攻关,致力新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和成果推广;在加强科研的同时,积极参与三农服务,与省内外120多家豆制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了产学研推的合作关系。
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程江华副研究员以《豆制品加工与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为题,在会上重点介绍了黄浆水收集和高效利用技术、豆制品加工轻简化与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旨在推动豆制品加工产业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的增量发展,逐步转向智能化、机械化、环保化的提质增效发展。
“传统豆制品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黄浆水,黄浆水本身含有一定蛋白质、水溶性氨基酸、多糖等,由于其水分含量高、营养物质易吸收利用,天然含有一定的微生物,不及时处理,极易腐败发臭,自然排放远远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程江华说,豆制品加工创新团队以黄浆水为原料,通过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单菌或多菌种发酵等技术,开发了酸浆水点卤剂、生物调节剂等系列产品8个。
“在豆制品制浆加工过程中,浸泡是前提条件,传统方法浸泡,存在浸泡时间长、用水量大、劳动量大、废水多、周期长、微生物污染严重等不足和弊端。”程江华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团队研发了快速制浆技术,采用大豆旋切破碎、皮仁分离、中温浸泡磨浆等工艺,研制了集成清理装置、破碎分离装置、清洗装置、浸泡磨浆装置等成套设备,可以有效增加吸水效率、提高出浆率、减少豆渣含量,浸泡制浆过程的原来15至20小时缩短为1至1.5小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量,增加企业效益。
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用水量大,包括原料清洗用水、大豆浸泡用水、磨浆用水、黄浆水、设备厂房清洁用水,一般每吨干豆用水量在6至10吨。如此大的用水量,必然造成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企业成本压力。目前,豆制品生产企业没有系统的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设备及方案,基本上直接混流排放。针对这些问题,省农科院豆制品加工创新团队研发了豆制品加工污水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分类收集、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等方式,有效实现了减少水用总量、实现部分污水循环利用、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可控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黄志平研究员在会上表示,安徽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9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3位。他指出,目前安徽大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量低、品种抗逆性弱、特用型品种缺乏、缺乏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机制。
黄志平认为,加快安徽大豆产业转型升级,要从三方面发力:提高安徽大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推动高蛋白大豆区域带的建立,创立高蛋白大豆品牌;促进大豆精深加工发展。
“整合全省大豆全产业链的科技力量,通过聚集一批大豆科研实力强的研发人员联合攻关,实现大豆从示范高产到大面积高产的梯度发展。”黄志平说,还要引导豆农建立自己的合作社,提高大豆生产的专业组织化程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大豆的品种和品质;引导合作社与公司、科研机构等组建行业协会,把大豆产业引向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在我省大豆主产区选择一批生态环境好、肥水条件高、集中连片的地区,建立万亩以上的高蛋白大豆生产区域带,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连片生产,实施单打单收、专储专运、优质优价,为豆制品加工企业提供良好的原料,加工更好的产品,创立高蛋白大豆产品品牌。”黄志平表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开展豆制品精深加工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加工企业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开发优质大豆系列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提升安徽大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对废水、豆渣等副产物有效利用,不仅有利环保,而且大大减少了豆制品加工企业处理副产物的经济压力。省农科院为此做了大量科研攻关,希望今后在继续攻关的同时,加大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绿色循环,造福产业发展。”安徽迎淮豆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传如说。(安徽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