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出发,谱好乡村振兴“四部曲”,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谱好“产业振兴曲”。该乡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138+N”工程,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多山地、岗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朗德鹅、油茶、蓝茶等特色产业,提升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收益精准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全乡共开发光伏公益岗位181个,所有公益岗位均按照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
谱好“人才振兴曲”。该乡充分动员本地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退伍军人等群体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村级后备干部,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优化干部年龄结构,提高干部文化水平,增强乡村干部队伍战斗力。着力提升乡村振兴人才业务能力,定期举办专题培训会,深入解读新思想、新政策、新任务。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交流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专干业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干事创业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谱好“文化振兴曲”。该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弘扬先进,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发挥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发展内涵,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气象。
谱好“生态振兴曲”。该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点面结合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改厕、污水治理等工作,全面提升乡村环境面貌。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确保环境整治有人管、有人问、可持续,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张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