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桑营镇:唢呐声声庆丰收 鼓声阵阵唱新篇
来源: 高士彬 2021-09-14 12:22:25 责编: 李伟 喻寒松 夏朝阳

“快走,大嫂,去早点能占个好位置”,村民王荣走到大嫂李芳家吆喝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太和县桑营镇桑营村唐孤堆文化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9月13日,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团队在文化广场演出,表演的节目很接地气,既有传统曲目,也有团队自编自演的节目,琴声悠扬,唢呐高亢,尤其是大鼓书,村民的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一旁的秧歌队扭得欢欢乐乐,既健身又快活,远一点的广场舞,跳出了精神,舞出了自信,相映成辉,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以前娱乐没有地方去,现在好了,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文化广场是村民最爱去的地方。”桑营村村民高影说。

这个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是由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文化带头人组成,成员都是本村和相邻村的,他们因文化艺术而结缘,以文化广场为阵地,除了天气原因外,几乎天天在广场演出,坚持给村民送欢乐,村民们也很亲切欢迎地接受他们。

唐凯是这个团队的年轻演员,擅长唢呐演奏。当日,他的一曲《庆丰收》,激情澎湃,惊艳乡亲,吹出了丰收的喜悦,吹到了村民的心田里。如果不是大家非常熟悉他,还以为是专业唢呐手呢。村民唐玉林自幼热爱文艺,一家三代传承戏曲,和河南省梨园春擂主唐满意一同成长,在传统戏曲上功底扎实,不仅唱得好,自编自演的节目村民也称赞叫好,小品、表演唱、老戏新唱的段子经常出现广场。大鼓书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多年来销声匿迹,可村民唐朝礼在搞好自家生产的同时,闲暇之余,反复练习,有时还到县文化馆请教,他创作的大鼓书《老两口》,“新时代新风尚,老两口活得有模又有样……”,朗朗上口有韵有味,入心入耳。

台上是演员,台下是观众。他们用文艺的力量,推动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将一首歌一板戏送给村民,不计报酬,不讲名利,宣扬新思想,弘扬正能量。

文化广场不仅是村民的“娱乐场”,还成了村里的“议事场”“说事场”。村里的“四议两公开”也都在这里进行,大事要事村民说了算,政策宣讲、好人好事也都在这里传播,前不久,村里打算给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添置一个音响,给秧歌队广场舞队购买服装的事儿,在广场上给大家一说,村民们都满口答应举手赞成。

桑营镇桑营村党总支书记唐涛说:“我们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编排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村民精气神,助力乡村振兴。”(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高士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