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腹地,有一个“年轻”的县——岳西县,于1936年建县,因位于古南岳天柱山之西而得名。岳西县是革命老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曾经也是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之后,岳西县开启乡村振兴模式,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有一首歌这样唱今天的岳西:
“如果山有记忆,一定写满绿意;
如果水有呼吸,一定充满诗意。
山水之间,是我美丽的岳西……”
在岳西县,有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其9个小分队216名队员,充分发挥文艺作用,结合文明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和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并用文艺记录岳西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间奇迹。
故事里的事
“两年磨一书,终于出版面世了,太不容易了!”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明堂诗社小分队队长、明堂诗社社长余永刚说。
今年4月,一本推介岳西千年古镇和美丽乡村的图书《岳西古镇新村》在岳西迅速“走红”,不管是在机关单位的书桌上,还是在宾馆旅社的床头边,处处都能见到这本书,县内外许多读者对它爱不释手。
少有人知的是,这本精美图书的采写编纂者,是12位平均年龄65岁的诗坛老将。他们在县文联的指导下,花了两年时间,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采访、搜集资料、拍摄、写作、编辑、校对、找出版社出版,终于完成这部48万字的作品。期间,他们先后采访了24个乡镇,67个省级以上美丽乡村,813处自然景点,35处红色景点和旧址,194处名胜古迹,102个产业基地,300多个基础设施工程,征得文字素材200多万字,图片600余帧,拍摄图片1000余张。
2019年春天,岳西县包家乡境内的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广场上红旗猎猎,面对烈士纪念碑,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誓成立。刚刚组建的明堂诗社小分队12位先锋队员,当时就表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出版一部以岳西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图书。随即,他们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很快,他们就发现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岳西县有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加上成百上千的景点、遗址、产业基地,而他们只有十来个人,只是走一遍,恐怕就要一年多,何况还要摄影、搜集资料和撰稿。这些当地文坛的老将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日里下乡进村,晚上勤奋写作,工作劲头就像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样。采访面广点多,他们就分工合作;经费不足,他们就自己先行垫付。
就这样,靠着对乡土的无限热爱和一股诗人的“轴劲儿”,今年4月,大型乡村旅游图书《岳西古镇新村》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9个千年古镇、4个特色乡镇、54个省级以上美丽乡村成为入编对象,详实的史料、精美的图片,成为宣传岳西的又一张名片。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离不开传统记忆,我们希望用这本书,让读者从中了解每个镇村特有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智慧,从而钩沉历史、推动现实、创新未来。”明堂诗社小分队队长余永刚说道。
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创作成果,远不止一部《岳西古镇新村》。
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写中国脱贫攻坚案例丛书。在岳西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和县文联的指导下,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作家小分队的6名队员,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精心写作,完成《中国脱贫攻坚·岳西故事》一书的书稿,总计15.5万字。高质量的优秀文本,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随即,此书与兰考县、井冈山市的脱贫故事书籍一起,在丛书中第一批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市文联、市作协策划并组织编写《新家园》丛书,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总队组织队员积极采访写作,42篇文艺作品入选丛书。
今年年初,安徽省文联、省作协组织编撰出版《我们的村庄——脱贫攻坚中的安徽故事》一书,在全省抽调4位作家采写。岳西县文联主席、红色文艺轻骑兵总队长储劲松接到采写任务,负责合肥、安庆、铜陵、滁州4市的撰稿。在两个月时间里,奔波四地,完成近4万字的稿件。其中一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反映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深刻变化的文章《大歇的文与质》,把该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传向四海。
目前,作家小分队又在组织撰写、编纂和出版《中国翠兰》一书,使之成为迄今最全面反映岳西茶业历史文化的史志性与艺文性兼具的优秀出版物。并着手开展《岳西文学作品选(2017—2021)》(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的编纂出版工作。
两年多来,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用脚步丈量大地,走遍岳西的各个乡镇、村庄和山山水水。作家、书画家、摄影家、音乐舞蹈家、戏剧曲艺家等9个小分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举办各种采风创作、送全家福、送书画、送春联、送书籍、送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300余场。协助乡镇和行政村建设红色展馆、村史馆、图书室等10多个,创建了白云山、石佛村、石关乡等多个文艺创作基地。创作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50多万字,大部分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清明》《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上。轻骑兵积极宣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把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手上、家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这故事讲给世界听
“这故事讲给世界听,
世界为中国睁大眼睛;
这故事讲给世界听,
多大难中国也能战胜……”
2020年初,岳西县内各大媒体平台循环播放这首抗疫主题黄梅戏MV《这故事讲给世界听》;今年,该歌曲被县文联推介到“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这首歌是由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戏剧曲艺家小分队创作的,对鼓舞抗疫士气起到积极作用。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岳西县文联发布《致全县文艺工作者的一封信》,倡议全县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红色文艺轻骑兵队员们,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用文艺作品助力抗疫,鼓舞斗志。队员们响应号召,共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剧本200余件;创作微电影、音乐、打鼓书、戏曲作品多件,包括《万众一心抗疫情》《这故事讲给世界听》等;医生兼摄影家小分队队员拍摄抗疫一线,留下特殊的感人瞬间;书画家小分队举办疫情防控线上微书画展,分3期展出抗疫书画作品66幅。
“蝴蝶梦中寒浅,杜鹃声里春归。”越是危难时候,岳西人民越是奋勇拼搏。2020年春天,全县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2020年底,由宋海明编剧、黑梓导演的公益微电影《春归》在中央电视总台三农之声栏目播出。讲述了岳西县税务局助力复工复产、主动上门为企业退税,使得原本面临关门停产的企业走出寒冬,迎来复工复产的故事。在全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写给乡村的诗
“伫立明山脚下,我们仰望青天,
看革命的旗帜,飘扬在历史之巅;
徘徊红军亭前,我们聆听青天,
听红色的脉搏,跳动在沃土里面。”
今年9月底的一天,岳西县青天乡举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文艺轻骑兵队员专门创作了这首情景诗朗诵作品《血染的红土地》,并参加演出。
“先烈忠魂聚彩亭,汪祠谈判启丰功。
千秋业绩承先辈,万代荣昌赖后生。
存展馆,拓心胸,铭记青天一片红。
长留浩气圆国梦,不忘初心旷世雄。”
这是作家小分队队员,为国共和谈旧址青天乡汪氏宗祠创作的诗体解说词。队员们还积极参加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为前来瞻仰的县内外人员如数家珍般讲述汪氏宗祠的红色历史。
青天乡山高岭大、人少地偏,过去相对贫困。该乡老鸭村当初更是重点贫困村,“出门便爬坡,吃粮靠肩驮,农闲背被儿(要饭),男儿难娶婆(妻子)。”曾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来,老鸭村借帮扶东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振兴特色产业增加脱贫“造血功能”,抓“双基”建设强脱贫基层基础,甩掉了多年贫困帽子,向乡村振兴之路迈出坚实步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丑老鸭”成了“金凤凰”。
走进老鸭村,一眼就能看见文艺轻骑兵精心创作的文化墙,与水墨画一样的村景村貌交相辉映。走进村史馆,30余幅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挂在墙上。桌子上,摆放着“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助推岳西乡村振兴”老鸭村专题采风文学作品集。
早在三年前,文艺轻骑兵就与老鸭村结缘,开启贯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文艺助力之旅。作家、摄影家、书画家和戏剧曲艺家小分队,多次组织队员到村采风创作、开展文艺演出。经县文联邀请,省文联、省曲艺家协会两次来到该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和采风创作活动,并带来20多位省内优秀演员,送来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安庆市文联、市作协也派作家和艺术家来村采风创作,帮助整理和宣传老鸭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迹。
志愿服务情深意长
云雾缭绕,林海苍莽,深山里的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去年年关时分,分外热闹。
在大歇作家村门口的广场上,5条长桌一字排开,穿着羽绒服的军属大爷,系着围裙打算做饭的大娘,大姑娘小媳妇和孩子们,把十几位书画家围得水泄不通。红色文艺轻骑兵书画家小分队的队员们,又来写春联送春联了。
“精准扶贫歌击壤,共同富裕梦先圆”“雍熙胜世承祥瑞,勤善人家致淑和”“海晏河清歌盛世,云蒸霞蔚舞升平”,一幅饱含着浓浓年味、寓意吉祥又文采斐然的春联跃然纸上。“很喜欢,字好,意思也好,回家就贴上。”在新疆服役的古振雷的妈妈捧着春联,脸上笑开了花。一上午,书画家们写了上百幅春联,过年的氛围更加浓厚了。
利用旧民居改造而成的大歇作家村,也是近几年岳西县文联带领文艺轻骑兵建设的,里面有作家书屋、创作室、书画展览室、卧室。2020年12月初,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到大歇村走访,与村民同吃同住。他走进大歇作家村,与正在创作的作协会员、乡贤交谈,勉励他们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安徽省作家协会批准大歇作家村为安徽省作家深扎创作点。
当天,在距离主簿镇大歇村数十公里的石关乡石关村,摄影家小分队正在为当地村民拍全家福。
“咔!”时光在这一瞬定格,一家九口人,祖孙三代,在新建成的屋舍前拍合影,乡亲们喜笑颜开。过几天,队员们会将洗好的照片,送到他们手上。
“从文艺轻骑兵成立以来,每到年关,文联就组织队员给乡亲们写春联、照全家福,还给村子捐赠文艺书籍、书画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文艺真正送到老百姓的手里、心里,这也是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创作源泉。”现场正在写春联、拍全家福的小分队队员说。
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岳西县红色文艺轻骑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岳西红色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在岳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英雄的事迹有口皆碑,红色的印记随处可见。在大别山烈士陵园,在中央红军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在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群,在请水寨暴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轻骑兵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创作和发表、排演文艺作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推动红色资料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托起明天的太阳
“楷书,也叫楷体、正楷,还叫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2021年11月8日,在岳西县思源实验学校,书画家小分队队员黄长裕,在给孩子们义务上书法课。
两年多来,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始终与孩子们在一起。学校上课期间,每周都会安排队员去学校义务授课,课程包括书法、绘画、戏曲、写作等等。
2019年9月,书画家小分队走进岳西汤池中学,举办书画作品欣赏专题讲座。小分队一行自带纸笔,现场创作,30多幅书画作品全部赠送给学校。
2020年9月,县文联和文艺轻骑兵总队,在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举行《文章尔雅:李宁&胡竹峰文学讲座》,文学博士、《天涯》杂志编辑部主任李宁和省作协副主席胡竹峰为孩子们授课。
今年6月,书画家小分队在岳西县天堂初中举行书画展,一幅幅刚劲有力、舒展飘逸的书法作品深深吸引住学生的目光。
类似的送文艺进校园活动每个月都有几场。县文联和轻骑兵总队,还经常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艺术家、大学教授、非遗文化传承人,到学校开展文艺活动,在校园里种文艺。
文艺轻骑兵不仅经常在校园开展文艺活动,而且同时在机关、社区、乡村、企业、军营开展文艺活动。两年多来,开展“文艺六进”活动60多场次。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书法、绘画、文章、诗词歌赋、摄影、音乐舞蹈、雕塑、紫砂、盆景、奇石等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心画心声。”这是今年岳西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和民间文艺作品展前言里的一句话,也是岳西红色文艺轻骑兵队员们的心声。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岳西县举全县之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岳西的关键时刻,岳西红色文艺轻骑兵牢记文艺宗旨,到人民中去,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既送去健康的精神食粮,也汲取创作的源泉,创作和奉献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永远做党和人民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殷瑛 邓柏林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