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德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科学规划描绘“美丽路线”。突出通盘谋划。根据村庄布点、美丽乡村示范片等规划,结合全市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编制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专项规划,严把规划预审和投入预评估准入关。突出分类指导。根据美丽乡村基本情况,将各中心村分为产业带动、城郊结合、山水田园、传统村落等四种类型,有针对性打造提升,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突出示范带动。依据各地条件,突出空间布局、区域风貌引领,完成东亭乡“绿道”、杨滩镇“桐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南部美丽乡村示范片基本形成。
理顺机制保持“美丽常态”。该市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美丽乡村推荐机制,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变为自下而上的群众主动申报,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多渠道筹集资金,2021年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100万元,2021、2022年市财政年初预算分别安排3000万元、400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不断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建设比例。同时,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仅2021年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达5200多万元。
该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村庄环境卫生、美丽乡村、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等长效管护机制,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在美丽乡村和部分整治提升自然村推行住户门前“三包”制,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设置公示牌,促进群众主动参与长效管护,并进行有效监督。目前,该市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并建立“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全覆盖。
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容颜”。按照“五清一改”要求,在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基础上,启动重点自然村整治提升工作。按照市本级10万元,乡镇1:1配套,村级适当投入的原则筹措资金,重点在环境整治、饮水安全、卫生改厕、道路畅通、绿化亮化等方面提升,因地制宜进行打造景观节点。
自然村选点上,侧重人口集聚的村庄,各整治村庄原则上人口不低于100人;侧重三线四边村庄,重点整治公路沿线、镇区周边、省级中心村周边、风景区周边有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侧重基础建设薄弱村庄。该市按照“五化”“五提升”创新整治标准,开展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努力做到农村垃圾治理提升,农村污水整治提升,畜禽规范管理提升,村庄隙地利用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提升。完成整治后的自然村成为基础版的美丽乡村,改变了公共资源过度向中心村集中的问题,补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成为全市美丽乡村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重要一环。
经济效益助推“美丽乡村”。随着农村环境日益改善,全市各类乡村旅游活动蓬勃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增长。近年来杨滩镇通过全域开展环境整治,不断加大生活污水、 黑臭水体治理,强化秸秆禁烧管控,真正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同时该镇以开展百家宴、金龙山登山摄影节和九房菊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为契机,将传统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融合,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新杭镇合心村开启“两花”经济的新模式,从“石材加工”到“鲜花绽放”,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的乡村旅游发展振兴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实现了村庄美、环境优、百姓富的和谐场景。2021年广德市共接待乡村游客793万人次,同比增长78.2%,旅游总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84.3%,实现经济效益与“美丽乡村”互促互进双循环。
该市先后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07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63个,完成整治提升自然村450个,完成66097座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普及率达91.5%,建成三类以上公共厕所260座,3次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全覆盖,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农村厕所无害化普及率超90%,农村村容村貌焕发“新容颜”。(岳维成)